做公益成为社会新风尚 惠州志愿者人数突破49万

惠州日报 2017-08-08 01:09

“好人”赞语

■“中国好人”沈忠民:现在辖区居民关系都很和谐。

■“广东好人”李鸿国:在惠州做公益已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惠州好人”黄伟辉:惠州志愿者人数和志愿组织数量越来越多。

本报讯 (记者周丽琴)你我身边,常有这样的动人瞬间:食堂里,她停下来,捡起地上的垃圾;车水马龙的路口,他停下车微笑示意你先行;公交车上,他起身扶老人就座……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又一次找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推进,助人为乐已成新风尚,身边的活雷锋、志愿者也越来越多。记者从惠州志愿服务网获悉,目前惠州志愿者人数已突破49万人,志愿服务组织逾4000个,志愿服务项目已达4.2万多个。

“现在辖区居民关系都挺和谐的。过去邻里之间少有互动,现在一旦谁家有事,小区居民都乐意帮忙。”

“中国好人”、惠阳区公安分局淡水派出所民警沈忠民每天的工作就是执勤、破案,他笑言有时候老百姓都把他的工作给“抢了”。

“广东好人”、市红棉慈善会会长李鸿国说,每个月他们会组织一次探望活动,慰问、探望贫困户、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他说,7月份的探望活动给他最大的感动就是有热心市民从微信朋友圈了解到他们在做探望贫困户活动后,主动与他们联系,并慷慨解囊,捐资捐物。可见,在惠州做公益已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惠州好人”、市志愿者联合会一窗灯火暖人心分会会长黄伟辉说,他做志愿者10多年来发现,惠州志愿者人数和志愿组织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分会还负责12355青少年热线服务工作,曾有一个残疾少年致电求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该少年逐渐走出阴影,如今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残疾人探望等活动。

新闻推荐

成立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惠州市以高校科技成果为依托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

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专利产业化项目”,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促进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