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产业技术水平从跟跑转并跑到领跑 惠州市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坚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惠州日报 2017-08-08 01:09

位于惠南产业园的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CNC数控车间(摄于去年)。 本报记者田铁流 摄

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0%和40%以上,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从跟跑转向并跑,部分重点产业和细分领域实现领跑。

位于仲恺高新区惠南产业园的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为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提供整套智能化装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赢合科技的到来,让惠州锂电产业从终端拓展至上游装备,延长了惠州锂电产业链条。

去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44.8%

电子信息是惠州的一大支柱产业。惠州制造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车载电子等信息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惠州拥有像TCL集团这样的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形成了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电池5大产业集群,先后获批电子信息产业、数码视听产业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手机产业、液晶电视制造、北斗装备制造和应用产业等7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但一直以来,困扰惠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就是“缺芯没面子”。近年来,惠州市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基带芯片设计厂商上海展讯今年正式落户惠州市,投资约63亿元的信利4.5代AMOLED线于去年建成投产,展讯芯片项目和信利MOLED显示屏项目初步解决了惠州市 “缺芯没面子”的局面。

同时,一批电子信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如今年5月12日投资129亿元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示范园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投资2.5亿美元的旭硝子8.5代TFT-LCD用玻璃基板已于7月正式投产,旭硝子11代TFT-LCD用玻璃基板项目即将动工建设,这为在新常态下促进惠州市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广泛、丰富的载体。

创新要素集聚为惠州市支柱产业挣足“面子”

创新要素集聚,为惠州市一大支柱产业挣足了“面子”,产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353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4.8%。

作为先进制造研究机构代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惠州市智能制造带来一股新风。

“惠州一企业使用了金融保险箱自动化焊接系统后,减少8个焊接工人,并提高200%的生产效率,不到一年的间,企业已收回设备投入成本。”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2015年8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与市政府共建成立该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惠州市先进制造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该研究院已经与TCL泰洋光电、升华工业、胜宏科技、华通电脑、三力实业等10余家企业开展了项目合作和设备推广,为企业实现产值数千万元,提高效率3~7倍。

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 “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具体目标,惠州市将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上努力实现突破。一方面,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在继续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四大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坚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新一轮工业技改,全面落实政策,优化技改服务,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推动服装制鞋、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本报记者田铁流

新闻推荐

当好试点城市 扩大文化消费 麦教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本报讯昨日,麦教猛市长主持召开十二届2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惠州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方案》等事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