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脾气暴躁原是情绪行为障碍

惠州日报 2017-07-05 02:38

发脾气、无故哭闹、打人、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拒绝上学……当孩子出现这一系列情绪行为,不要以为孩子只是“熊”或叛逆,实际上有可能是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在作祟。家长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当发现反常时,应尽早到医院做相关专科检查、治疗。

女孩易激动发脾气难以自控

正念小学的妍妍11岁,不仅学习成绩差,因与同学打架吵架,甚至跟老师吵架,人际关系也很差。妍妍很敏感,认为同学、老师不喜欢自己,因而厌学、逃学。学校曾多次找妍妍的家人谈话。后来,妍妍多次转学,仍没法解决跟同学、老师之间的相处问题及厌学逃学问题。

妍妍的父亲生病住院,母亲忙于打点家庭事务,无暇顾及妍妍的内心感受。后来家人意识到,妍妍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于是,将她带到了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睡眠心理科门诊就医。

经过详细了解,该院主任医师叶飞英得知,大约3年前,妍妍就出现了性格改变,变得容易激动,生活中稍有不顺就发脾气,有时候还摔东西。在学校,她还跟同学打架和老师吵架。家人不解、老师偏见、同学疏远,妍妍逐渐变得孤僻。

实际上,妍妍意识到了自己性格的改变,但她说自己就是控制不住。特别是在父亲发脾气、骂人的时候,她的情绪更加不好。在学校看见同学、老师说话,就会觉得他们都在讨论自己,说自己的不是。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妍妍很不开心,容易落泪。和母亲并肩走在大街上,她觉得身后的陌生人都在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

叶飞英说,妍妍的情况属于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叶飞英开导妍妍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她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时如何控制。经过3个月的药物、心理疏导、物理治疗后,妍妍的情况明显改善,能继续上学了,与同学、老师也能友好相处。

老师偏见同学疏远容易助长消极情绪与行为

儿童青少年为何会出现情绪行为障碍呢?叶飞英说,原因除了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外,还有心理社会因素。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家庭不完整、家庭功能不全、家长本身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冷漠、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都有密切关系。

有情绪问题的儿童由于自身特点,多不能与同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因为经常打架斗殴、辱骂同学、违反纪律受到学校处分,开始厌恶集体和学校生活。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老师偏见、同学疏远或捉弄、嘲笑,最容易助长这类孩子的消极情绪与行为发展。此外,学习课程不适合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信心,或是学习、考试与竞争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学生过度焦虑。

叶飞英说,年龄越小,儿童青少年情绪临床症状越不典型。常常以行为障碍或躯体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如多动不宁、发脾气、摔东西、无故哭闹、打人、自伤、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拒绝上学等。“家长和老师要仔细观察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注意询问孩子内心感受,才会发现明显的情绪障碍。当发现反常情况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专科检查、治疗。”

专家档案

叶飞英,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八区主任,主任医师。1996年大学毕业,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各种心理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双相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等诊治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关于刘建辉、卢再发等16户住宅业主加建电梯用地的公示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对刘建辉、卢再发等16户住宅业主申报的惠州市横江三路12号住宅楼加建1部电梯规划建设方案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