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一中学脉办一流双语名校 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启动全面招生,今年9月迎首批学子

惠州日报 2017-07-06 02:33

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鸟瞰图。

刘俊华校长。

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对话机器人,探索科技奥秘。

寄语未来,放飞梦想。

五人足球赛,强身又健体。

惠州市第一中学,办学八十八载,滋兰树蕙桃李芬芳,成就了无数学子的荣耀与梦想。而今,在惠东县城西枝江畔,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启动全面招生,今年9月将迎来第一批学子。

一艘传承着惠州一中文脉的教育航母启航在即。

总投资3.5亿元,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双语教学特色鲜明,生来便披着“惠州一中”的耀眼光环,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还未正式开学,就吸引了无数家长与学生的关注与好奇。这所年轻的学校将如何传承惠州一中的优良基因?其中蕴含了怎样的育人理念?师资团队与教学特色又是如何?为了揭开其中谜团,近日,记者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见到了这艘教育航母的掌舵人,现任惠州一中总校党委书记、初中部校长刘俊华。

刘俊华给记者的最初印象是低调内敛,且有几分矜持,但当与其相对而坐、相交而谈,率真豁达的言语透出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与缜密规划。对于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种种疑虑,从他与记者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轻松寻得答案。

追本溯源

释放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记者: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已全面开始招生,但很多市民并不了解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是在何种背景下开设的,能否介绍一下?

刘俊华:近年来,惠州市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老百姓对优质学位、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在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全覆盖的大背景下,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向薄弱区域扩展,以适应教育新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教育惠民”政策。

惠州一中双语学校正是基于推动教育惠民,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把惠州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外扩展,以引领、带动教育区域协调,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实现真正的教育惠民,经惠州市教育局、惠东县人民政府与惠教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协商确认,依据办学协议而创办了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

记者:对于支持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的开办,政府是如何推动的?

刘俊华:在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的开设与创办过程中,惠州市政府、惠东县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惠州市教育局以指令的形式,要求惠州一中派出管理团队、师资团队,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软件”,惠东县政府无偿划拨了办学用地,给予学校优良的办学“硬件”,使学校从一开始就走在当地教育的前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作为惠州市第一所高中阶段的双语学校,其办学意义何在?对惠东教育格局有何影响?

刘俊华: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作为惠东当地唯一一所十二年制的学校,它的创办必将会对惠东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为。一是真正体现教育惠民的理念,以满足惠东区域范围内优质学位的紧缺,缓解人们为了追求好的学位外出到其他区域读书的现状,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二是大力推动惠东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达到引领共进的目的。三是可以形成区域教育教学的合作与竞争,使惠东县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为惠州教育发展作出贡献。四是展现名校的特色,探索名校带动下的民校发展新路子、新举措。

薪火相传

教育资源共享传承一中学脉

记者: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仅仅从名称上就显示出了学校与惠州一中的不解渊源,那么两校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

刘俊华:“承一中学脉,办双语名校”,办学之初,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实际上学校与惠州一中是一种学脉传承、委托管理的关系。学校传承惠州一中近90年的办学经验,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教育评价等委托惠州一中全权管理。两校之间既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以保证同样的教育品质,又相对独立,追求各自的办学特色,实现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记者:根据您的解释,是否可以理解为惠州一中在探索集团化办学吗?

刘俊华:集团化办学是一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它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本世纪初,全国教育发达的江浙、上海一带已经开始大胆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可取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近几年,广东省的深圳、广州也在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有效尝试。惠州市目前还没有集团化办学的具体性意见,但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惠州一中有责任和义务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记者:两校间如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新校如何传承本部的优良基因?

刘俊华:惠州一中作为惠州乃至全省名校,经过近90年的发展,已经是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者,也是政府和社会教育投入的受益者。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必须承担教育资源输出的责任,以实现公共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两校未来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考试评价、科研信息、名师课堂等方面的资源实现共享,既结合学校实际,既有自身的特色,也有共有的财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

在传承惠州一中本部优良基因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的传承,追寻教育的本真,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二是教育精神的传递,弘扬惠州一中近90年形成的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教育精神。三是办学愿景的相融,实现“办一流岭南名校”与“办一流双语民校”愿景的携手并进。

优化提升

优选香港英语教材强化口语训练

记者:市教育局委派您做校长一定有其深意,即将走马上任,您对学校又有何规划或期待?

刘俊华:在我看来,校长不是官,不是荣誉,而是责任。学校由我出任校长,既体现了政府对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期盼,也反映了学校与惠州一中的传承关系,同时也期待我们能够为惠州教育接下来的发展探索出新举措、新路子,提供宝贵的可行性经验。

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作为一所高起点、高端化的学校,将会在小班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双语教学、校本课程、校园文化、学生综合素养培植、学校整体竞争实力等方面逐步展现出独特性。

记者:教之本在于师,能否对学校的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介绍一下?

刘俊华:惠州一中双语学校实行分段高效管理,总校长由我担任,初中部校长由惠州一中初中部办公室主任杜养生担任,小学部校长由市第十一校金榜分校德育处主任范润翔担任。学校师资坚持 “德才兼备、水平一流”的原则,由惠州一中派出骨干教师组成整体架构,80%的初中部教师有在惠州一中教育的经历,另有3名惠东县名师。小学部教师由惠东县选派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外加全国范围内招聘的优秀教师组成。

记者:作为双语国际学校,学校在双语教学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和新突破?

刘俊华:首先学校会采用完全同步香港的英语教材与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接受同步英语教育。二是通过引进优秀的外教团队、丰富的课程和课外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纯正的西方式学习环境和体验。三是从小学开始注重并强化英语口语训练,专门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四是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托福考试提前培养,为有需要的学生奠定基础。

载梦启航

用三年时间打造高端特色教育名片

记者: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教学规划如何?

刘俊华:学校定位为高起点、高标准、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优质民办学校,秉持“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坚持“绘学生成长蓝图,讲学生出彩故事”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仁爱精神、独立意识、社会担当、终身学习力和幸福感的时代公民。

学校第一期规划72个教育班,其中小学48个教学班,初中24个教学班;第二期规划12个高中教学班。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学校办成教育理念新、校园环境美、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充满生机活力,在全市有相当影响力的示范学校,成为惠东、乃至惠州高端化、特色化教育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

记者:这学期学校的招生计划是怎样的?学校的招生要求与其他学校有没有区别?

刘俊华:学校的招生要求与其他学校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并通过学校面试的都可以来校就读,学校还设有助学金奖励,初一年级招收50名公费、30名特长生(免除三年学费的一半)。

2017年计划招生小学一年级8个班,二、三年级插班生数量各达到10人以上也会开班,初中一年级8个班。目前招生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有需要和意愿的孩子可以报名,经过学校面试合格后可以就读。

记者:对即将入学的学子,您作为一校之长有何寄语?

刘俊华: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自主个性发展,健康快乐成长!能够在学习中懂得生活,在社会上富有担当,做个具有仁爱精神、独立意识、社会担当、终身学习力和幸福感的人。

名师领航搭建成长阶梯

解读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教学特色

“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着眼于孩子的生命质量,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追寻心底的那股热情。”校长刘俊华在 《致广大家长的一封信》中如是阐释办学育人理念和精神。

众所周知,但凡名校必有精神,而这种精神之载体在于教学、在于课堂。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在创办之初便以 “突出办学特色,彰显特色优势”而蜚声惠州教育界。在采访中,不少家长纷纷表示,“正是学校传承中不忘革新的教学特色打动了自己,才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一中团队办学共享优质资源

影响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为首的是学校的管理团队。学校由惠州一中全权管理教育教学事务,学校正副校长、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奥赛教练均来自惠州一中。而校长刘俊华“严而不死、宽而不乱、张弛有度、科学高效”的管理风格已在惠州一中初中部收获了斐然的办学成果。

学生在这里读书,享有与惠州一中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引领他们的是全市顶尖的老师。据了解,学校初中部师资团队80%由有在惠州一中教育经历的教师组成,由惠州一中初中部统一调配,其中“一中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构成教学队伍主体,占整个师资队伍的90%。小学部教师由全市知名小学教师、惠东县名教师为骨干,优秀师范毕业生组成。除国家级教练员外,还聘请有体育、音乐、形体等特长专职教师。

实施小班教学注重学习质量

与每个班动辄五六十人的拥挤不同,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每班40人。“小班教学其精髓不在于小,而在于精。”刘俊华的解释一语中的。

学校小班教学采用“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老师有精力认真教育好、辅导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强调学习效率提升,追求学习质量上乘。“由于学生人数少,老师还可以实行有效的跟踪教学,利用课后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扬长补短,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着眼国际视野强化英语学习

所谓双语学校,该校的英语特色教学不得不提。学校除了在每个年级段按国家要求开足英语课程外,特别突出英语口语教学,研发并运用学校自己的英语教材,保障孩子每天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时间。校园内还有“英语长廊”、“英语小屋”等区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在英语教学计划中,各种特色活动令教学内涵丰富多彩。如保证每周有一节英语课由外籍教师任教,隔周有一堂礼仪、音乐、手工、鉴赏等兴趣课程用英语进行教学,每月举行一次文艺演出、体育游戏、音乐会、节日庆典等英语展示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中外学生交流活动,每年与世界知名学校开展一次“校际夏(冬)令营”活动。

校本课程引领培育个性素养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为了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国家、地方、双语、校本“四位一体”的课程架构。为何在校本课程上花如此大功夫?刘俊华的回答发人深省,“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参与,发挥个性特长,培养综合素养,突出个性发展。”

据悉,该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特别开设“益德”“益智”“益体”“益情”“益能”五大类71门校本课程,分为“规定性必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自主性选修课程”三种形式,

智慧校园平台方便家校互动

小学就开始寄宿,家长难免会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为此,学校也早有准备,专门设置了全市领先的教学、科研、办公、生活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校园服务平台,这让教师、学生、家长在学习信息、生活状态上进一步彼此融合,共同关注学生教育成长情况。

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学生可通过电子书包等平台享受科技带给课堂学习的益处,家长可通过App随时了解学校情况,老师则可把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动态呈现出来,实现家校的良好互动。

优质后勤保障体现家庭温暖

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这里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其后勤保障必须到位。为此,惠州一中双语国际学校不吝投入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生活条件。学校设有8人间的标准学生公寓,6人间的学生豪华公寓,采用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全方位服务学生。饭堂每周菜品不重复,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督评小组,保证饭菜质量与安全。小学低年级有专职生活老师照顾孩子在校生活,帮助孩子洗衣服、打饭、整理宿舍等;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学生有专职生活管理员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在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张培 通讯员杜养生

新闻推荐

提升窗口服务优化城市软环境 惠州市全力以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迎复查任务

迎接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昨日,惠州市召开迎接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推进会,对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