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楼市高位回落趋于平稳 多样化调控政策对症下药,量价涨势趋缓

惠州日报 2017-07-14 02:11

金山湖片区楼市一景。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调控高压持续,热点城市陆续加码,2017年上半年,全国楼市调控深化不断升级。反观惠州,限售、限价、限涨、房贷紧缩、严惩捂盘等一系列调控,使得量价的涨势趋缓,炒房行为得以抑制,从而回归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细细解读则是,“限售”政策下,投资客纷纷退场;“限价”政策下,市场放缓推货节奏,供应减少;严格的价格监制使得开发企业不敢肆意提高房价。一言概之,“限字令”下的惠州楼市上半场,从“发烧”状态的高位缓慢回落,走势趋于平稳。

禁炒作

3年限售政策打击短线炒作

纵观上半年诸多楼市调控政策,最重磅的莫过于4月8日发布的 “惠六条”,其核心便是 “限售”。4月8日晚,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从4月9日起,新购商品房(含二手住宅)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三年方可入市流通。由于从购房到拿证也需要两年左右,因此,新房的“锁定期”实际上在5年左右,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同级别城市中最严的之一。

“这意味着新房的交易周期从此前的2年半到3年延长到5年半到6年,短线投机的客户,会受到明显影响。”惠州某地产公司要求匿名的负责人刘先生如是称。事实上,新政落地10余天后,市场的反馈就已经显现出“限售”威力:惠城区部分重点楼盘的深圳客比例下降8%~10%,同时此前组团式出现的投资客明显减少,而惠湾片区多个楼盘自住型深圳客恐慌性入市,纯投资客入市明显减缓。二手房房源也明显减少,部分中介门店反馈称,二手房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打击短线炒作的同时又不伤害用家需求,政策的制订较为贴近市场和具有针对性。”惠州中原地产董事总经理钟志斌点赞决策者的智慧。不过他也坦言,当前惠州楼市调控显现成效,量价的涨势得到抑制,但市场没有出现明显降温,调控压力仍在。

稳价格

调控加码+严厉监管=严格限价

“一房一价一套一标”,“折扣超10%即锁盘”“未重新录入监制价格无法网签”……在市场严控中,稳房价逐渐成为共识,惠州自从去年10月便打出“组合拳”严控房价。在政策出台后,政府部门还突击严查房企的价格违规行为,对限价政策的执行有效监督,限价之严可见一斑。

政府限价以及总体市场供应不足,令到一些楼盘尝试采用“价外价”的方式,以求达到“损失最小化”的目的。然而,违规行为刚刚抬头,“惠六条”便杀到。其中除了“取证三年限售”外还明文规定,严禁通过带精装修、捆绑车位、虚高装修标准等方式突破限价,违规将停止网签。

不止如此,限价政策上半年内还在不断加码。5月10日,市发改局对商品房价格监制制度再做细致要求,同一个楼盘每栋房源的监制价格价差不得超过7%;同一楼栋的不同楼层价差不得超过8%。另外对于楼盘需要重新监制价格的剩余房源,重新监制的价格只能降低不能提高,避免企业通过重新监制来提高价格的做法出现。

“限价是本轮调控最有力的手段。”这已成为业内共识。

去库存

应对供应 “短缺”打击捂盘惜售

“今年前4月,惠州市房产开发投资高涨,以20.4%的增幅居珠三角第2位;但在销售方面遇冷,商品房销售面积近426.5万平方米,下降20.3%,居全省第18位,珠三角第6位。”来自市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反映出了限价令下惠州楼市的微妙。

“现在的市场里面,在现在的价格上提高两三千一平方米,肯定也能卖!”某楼盘营销负责人在受访时坦言,因为没有办法提高价格来卖,多卖一套就代表着亏几十万,干脆不卖了。“新房房源供应不足是个表象。”地产观察人士范忠洲介绍,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下,城市的发展势头正在被认可,市民置业节奏的加快也成为现实。然而在调控环境下,企业热情有限,主动延缓工程进度、控制推货节奏,新入市的房源不足。各因素叠加之下,市场已经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一边是投资热情高涨,一边是成交量锐减,库存压力势必会增加。记者在来自中原地产的 《惠州市历年住宅去化周期走势图》上看到,去年以来,惠州楼市的区划周期一直在低位徘徊,但限价政策实施以来,去化周期趋于延长,库存压力在增加。如此形势之下,新政来了:严禁捂盘保证供应!“惠六条”对此还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落地执行政策,达到预售条件的项目,必须在45天内完成价格备案和预售申请,否则锁盘一年。

新政落地,4月份房企的推货表现就出现明显的上扬势头。据惠州房掌柜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惠州有17个楼盘计划推出新产品,推货数量接近4000套。

新闻推荐

实施公共服务标准化减少随意性 惠州市市直机关及公共服务人员100余人受训

本报讯(记者杨熠通讯员陈其胜)为进一步普及公共服务标准化知识,深入开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日前,市质监局联合市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