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增智慧 赛场找乐趣 第22届华杯赛总决赛昨在惠举行两场笔试

惠州日报 2017-07-18 02:01

参加“华杯赛”总决赛的选手进入考场。

昨日,第22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总决赛正式开赛,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140支代表队近1200名选手相聚惠州角逐本次总决赛金杯。这是“华杯赛”总决赛第六次在惠州举办,也是历届比赛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

作为全国顶尖的少年数学竞赛,孩子们现场考试情况如何,挺进“华杯赛”总决赛的孩子们有哪些过人之处?学习数学有哪些技巧?惠州代表队今年比赛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比赛现场

考完笔试不少选手信心满满

昨日是“华杯赛”总决赛首日,上下午共举行两场笔试。笔试的分数将和今晚举行的总决赛口试分数一起按比例综合成各个选手最后的得分。

昨日11时20分,离笔试结束还有近20分钟,长沙代表队的冯钰达一脸轻松地第一个走出考场。冯钰达说,他从小便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平时报名参加了数学辅导班,做过各种数学题。

今年10岁的他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华杯赛”了。考完笔试,他非常轻松,“最后一道题有个陷阱都被我发现了,这次肯定能得奖,最少也得是铜奖。”

不一会儿,上午的笔试结束了。在考场外,一群小男生正激烈讨论着试题,他们是苏州代表队的参赛选手。记者了解到,这群孩子来自苏州各地,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11岁的田路思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上午笔试六道题中,只有最后一题不会做,但他没有灰心,下午的比赛再好好发挥,还是有信心能拿到奖牌的。

记者在现场也发现了不少女生的身影。“数学很有意思,比其他学科更让我着迷。”今年就读于徐州市生态园小学四年级的曹雅姝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我妈买化妆品、买菜的时候经常叫我算价钱,每次我一下子就算出来了,而她还要拿个计算机算很久。”曹雅姝说,妈妈发现她在数学上有天赋后就支持她参加各种与数学有关的比赛。

谈起本次比赛,第一次参加“华杯赛”总决赛的曹雅姝显得自信满满,“这次比赛得奖应该问题不大”。

■惠州代表队

获金银铜牌数量逐年增加

记者了解到,惠州作为东道主,本次“华杯赛”总决赛共派出2支队伍44名选手参加小学组及初中组比赛。

惠州队教练、惠州一中数学教师彭高阳介绍,惠州市学生参加华杯赛越来越踊跃,成绩也越来越好,历年来金银铜牌的数量也在增加,今年44名学生参赛也是近年来较多的一次。”

“去年十一小的学生获得了金牌,并得到了最佳解题奖。”彭高阳介绍,自2011年“华杯赛”永久落户惠州以来,惠州市已累计获得5枚金牌。

彭高阳说,“华杯赛”一贯坚持“普及性、趣味性、新颖性”相结合的命题原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拓展及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比如老师只能教课本上的东西,而对于那些想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些比赛更深层次地去学习。参加华杯赛对学生以后的培养是很有利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来自惠州一中的12岁女生潘钰告诉记者,昨日上午的考试她发挥得不错,试题有点难,在她的预料之内。“我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来参加这次比赛的,希望积累一些经验,今后再努力学习,以后一定可以考得更好。”

惠州一中的初一学生朱同勋则显得很自信,他告诉记者,考试的6题他都会做,预计拿到银奖应该没有问题。“从小就特别爱好数学,上小学3年级时,老师看我数学成绩很好又感兴趣,就推荐我去了解、学习奥数了。”

对于这次“华杯赛”总决赛,朱同勋说,一年多来,他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做题。对于做题,他一点都不感觉枯燥,“会想尽办法去把题解出来,一旦解出后会非常开心。”

谈起梦想,朱同勋告诉记者,他想做一名纳米工程师,专门做这类领域的物理研究。“数学是基础学科,跟未来我要学的物理也是相关的,都是我感兴趣的学科。”

■分享学习方法

做题比玩游戏还有趣

“我从幼儿园起就爱上了数学。”江苏淮安代表队的唐若禹今年读四年级,他戴着一副眼镜,说话间表情俏皮可爱。

唐若禹上幼儿园时,幼儿园老师会教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每到这个时候,他总是特别来劲。他甚至还记得,学会加减法,从幼儿园回家后,还向父母炫耀,要求出题来考自己。

“对我来说,做数学题真比打游戏还有意思。”唐若禹告诉记者,数学的魅力在于从题目上找出隐藏的线索,而且解题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同样的题目有时候不经意间又想到了解答新方法,这种感觉非常过瘾。

今年上初二的张扬是浙江嘉兴代表队的一员,这是他第二次来惠州参加“华杯赛”总决赛。四年前,张扬就从当地众多奥数高手中突围而出,到惠州参加总决赛。“其实我的学习方法跟许多人都差不多,总结起来就是经常按照解题方式来归纳、整理。”张扬告诉记者,数学并不是做题多就会提高快,要善于学习,要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数学也要靠记忆。”张扬认为,所有试题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包装。将自己做过的数学题按照解题方式在脑海中分门别类,并归纳整理,时不时拿出来加深印象,这样就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稳步提升。

“记忆并不是说要用笔记录下来。”张扬告诉记者,他的老师反复告诉他们,最上等的记忆是用脑子记忆,并将方法归纳,中等的记忆是做题来加深记忆,而记笔记是最次等的记忆方法。

统筹 本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本报记者邱若蓉 傅晨雨实习生柯承男

新闻推荐

1200选手角逐“华罗庚金杯” 第22届“华杯赛”总决赛昨在惠开赛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乔凤杰)昨日上午,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总决赛开幕式在市华罗庚中学举行。“华杯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