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善举频现 道德海拔攀升 惠州市不断擦亮“好人之城”品牌,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惠州日报 2017-07-18 02:00

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在2017惠州市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上合影。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广河高速龙门永汉段“7·6”重大交通事故现场,途经事发地的龙门县共产党员钟范军,二话不说立刻投入救援,在热心路人的合力帮助下,他15分钟内成功救出13名伤者;5月28日早上,博罗园洲东江边,刘屋村五旬大叔刘泽峰晨跑时救起一名欲轻生女子;5月24日,龙门普降暴雨,一位老人不慎跌倒被卡下水沟,危急时刻,附近十几名闻讯赶来的村民和消防官兵合力将老人救出……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好人就是一盏灯。近段时间来,一幕又一幕的惠州善举受央媒、省媒关注,让无数人动容,文明惠州“好人之城”,亦因此再度被闪亮标注。

近年来,惠州市把擦亮“好人之城”品牌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建立了好人选树评选、宣传推广、激励帮扶、实践养成的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深入挖掘身边好人激发地方道德力量内生发展

一个个先进典型不断传递正能量,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这些正是惠州这片“良田沃土”孕育出来的。近些年,惠州市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好人之城”,让优秀典型成为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力量。

惠州市采取了群众推荐、媒体发现、组织推选等多种形式,依托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广大基层党组织,以及遍布城乡的文明示范点、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各类群众组织等,深入发掘群众身边好人。多年来,先后有1000多名市民成为“惠州好人”候选人,为惠州先进典型群体不断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好人候选人,惠州市还按照逐级推选、逐步遴选、专家评审、媒体公示、文明委审定等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同时,惠州市坚持举办惠州好人发布仪式、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面对面交流活动等,让市民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彰显好人力量,传递好人精神。

一个个道德典型在闪现个人的人性光辉时,感召的是一群人,激发的是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发展。目前,惠州市共有411人被评为“惠州好人”,34人被评为“广东好人”,23人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市注册志愿者达48.9万人,学雷锋、做好事、当好人在惠州大地蔚然成风,正成为一种传递正能量的新时尚。

创新平台阵地拓展好人好事好风尚的深度和广度

好人是谁?谁又是好人?为了将好人的力量带到基层,带到每一个人身边,推动好人精神更好地深入人心,惠州市在营造氛围中凸显典型正向效应,坚持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联动,将“看得见的宣传”和“看不见的宣传”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惠州市通过创新平台和阵地,以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着力扩展好人好事好风尚的深度和广度。如创设每月与本地及驻惠媒体碰头会制度,大张旗鼓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报道;设立惠州市好人馆和好人志愿服务站,编印《“感动惠州”人物》等系列丛书,讲述好人故事;龙门县通过当地特色农民画对各类好人好事进行全方位展示;博罗县“画说好人”巡展,采用图画的方式,把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画出来,到学校、工厂、机关单位、社区等地巡展;惠州文明网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好人微访谈”品牌,邀请“身边好人”走入企业、社区,走进直播间,通过网络和网友互动……

民间“好人”一“发芽”,市委、市政府便勤培土、善浇水,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东江两岸生根发芽,也让一个个好人成长为道德的“大树”。从单枪匹马捞尸救人到有了自己的防溺水宣传队伍,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把雷锋精神传播到了东江两岸;十年公益路程,惠州市曙光公益协会会长欧海燕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同伴,将关爱残障、孤贫、留守儿童等项目越做越专业……

从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到汇聚成一个个付出善行的团体,这些原本生活在基层的“最美好人”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惠州推进“好人之城”建设的脊梁。他们的善行,让人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好人文化。

感动着和被感动着,改变着和被改变着,影响着和被影响着……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惠州这座“好人之城”的道德海拔不断攀升,引领着城市向文明、和谐的明天不断迈进。本报记者龚 妍 实习生刘芷君

新闻推荐

星火教育为学生提供八大保障 选择暑假补习班前应先了解孩子性格和学习情况

▲10人课堂。▲上门咨询的家长。▲一对一辅导。▲双师课堂。▲一对一辅导。▲辛勤备课的老师。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已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