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圈 救生圈勿在深水区用 其材质较轻只限浅水区辅助使用,不具备救生功能
夏天很多人都爱在泳池里戴游泳圈戏水。
游泳圈不具备救生功能。本报记者黄 桃 摄
要 问夏季最受人们欢迎的运动,游泳肯定算得上一项。夏季到来之后,很多小区、学校、体育馆的游泳池都开门迎客。此外,人们也喜欢奔向海边,在炎炎夏日中戏水,畅游一番。不善游泳的人们往往会戴上游泳圈,尤其是孩子,游泳的标配就是游泳圈,但有了游泳圈就安全了吗?
孩子戴游泳圈戏水,结果沉入水呛水
游泳时戴上游泳圈就能确保安全吗?答案可不一定。日前,市民黄女士带着孩子在小区游泳池玩水时就被吓到了。
黄女士在商场买了一个19.8元的游泳圈,上面有卡通图案,4岁的孩子很喜欢。黄女士觉得有了游泳圈,孩子在泳池里玩水就安全多了。刚开始,她一直紧盯着孩子,以防万一。后来她整理裤脚时,孩子突然从游泳圈里掉了下去,整个人沉到了水里,幸好她反应及时,一把把孩子捞了起来。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呛了几口水。
回家后,黄女士检查了一下这个游泳圈,发现游泳圈的充气孔很容易漏气,游泳圈里的气不足,支撑力不够。而导致孩子从游泳圈里掉下去的原因则在于游泳圈的圈围太大,如果孩子双手没有卡紧很容易掉下去。
不少网友也吐槽孩子游泳时虽戴着游泳圈但还是呛水了。网友“80后天秤女”说,她的孩子戴着腋下游泳圈戏水时游泳圈后翻,导致孩子头朝下呛水,幸好在场工作人员反应快处理及时。
市面多见游泳圈,救生圈较少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戴着游泳圈戏水就能保证安全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的情况下,游泳圈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保障,还会变成“夺命圈”。
今年5月16日,在山东烟台招远一家儿童游泳馆内发生一幕惨剧。孩子戴游泳圈在泳池中溺水1分多钟,直至奄奄一息才被救起。现场监控视频显示,孩子溺水的原因是游泳圈发生后翻,孩子头朝下、腿朝上,却因为游泳圈的浮力而无法翻转过来,差点酿成事故。2016年7月,江苏李先生带孩子去游泳馆时遭遇惊魂一幕,套在3岁宝宝身上新买的游泳圈竟然漏气,导致孩子在水中不断起伏,孩子的头数次被泳圈压得没入水面,所幸李先生救助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
记者走访了市区一些商场、商城发现,一些商家把各类游泳产品集中在一起销售,其中就有各种游泳圈。市面上常见的游泳圈可分为充气游泳圈和泡沫游泳圈,其中充气游泳圈有单充气孔和双充气孔之分,这几种游泳圈的价格从几元到30多元不等。救生圈和救生衣则比较少见。江北一商场售卖游泳产品的老板许女士说,虽然游泳圈的价格都差不多,但更受欢迎的是充气游泳圈。而双气孔的游泳圈更安全一些,一个充气孔漏气的话,还有另一个充气孔支撑着。
记者留意到,很多游泳圈上印有特别告示,提醒消费者游泳圈“非救生用品,需在成人监护及儿童自身能及的水深中使用”。
充气游泳圈易漏气侧翻
“游泳圈不等于救生圈。”惠州市游泳中级教练黄凯平提醒家长,救生圈的圈芯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外层包裹玻璃纤维布,再涂三层酚醛树脂,然后包裹帆布并涂油漆,强度大重量大,安全性高。而塑料充气游泳圈和泡沫游泳圈材质较轻,只限浅水区辅助使用,不具备救生功能,只能作为水上玩具。游泳圈在泳池中可以使用,但小孩一定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要避免被锐器割破和折断,避免两个人同时使用一个游泳圈。
什么情况下,游泳圈会变成危险物呢?黄凯平说:“当充气游泳圈漏气的情况下,会导致使用者快速下坠,在水压的情况下包裹住游泳者。另外,充气游泳圈轻薄,很容易发生侧翻,这些情况下游泳圈很有可能会变成 "夺命圈"。”作为游泳教练,黄凯平发现,大多数孩子在泳池中游泳时,选择的多是游泳圈,基本上没看到过使用救生圈的。
黄凯平建议家长带孩子游泳时,应事先了解游泳池的水深情况,为孩子选择规范的泳装和辅助装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另外,父母应该时刻陪着监护孩子,不可随意离开或者在一旁低头玩手机。最后要服从场馆救生员的指示,不可有危险行为,如跳水、深潜等禁止行为。本报记者黄 桃
相关链接
如何选购游泳圈?
家长在为孩子选购游泳圈时,除了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颜值高的游泳圈,还需要注意什么?黄凯平给出以下建议:
1 尽量选购聚苯乙烯材质、外观有帆布包裹的游泳圈,不容易破损和折断。
2 根据身高体重选择适当大小的游泳圈,不宜圈口太大或太小。
3 幼童选择塑料充气游泳圈时,尽量选择双层气囊、充气口可以内置的游泳圈。 (黄 桃)
本组图片 (除署名外)本报采集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上半年增收节支15亿元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优化流程,压缩业务办理办结时限
本报讯(记者戴建)增收13.99亿元,节支1.09亿元,增收节支合计15.08亿元。记者昨日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上半年该中心受理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