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惠城特色提升创建亮点 惠城深化开展文明镇街、文明村居、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五大创建活动”
志愿亲子活动现场。
▲江北文昌社区居民在翻看惠州市民文明手册。
▲龙丰街道新联社区文明示范点国华湖畔新城小区内,传统文化宣传与小区建设融为一体。
家文化、善文化、和文化、信文化、孝文化融入社区日常生活;忠孝历史典故图画跃然乡村主道墙上,美化村容的同时传颂着中华传统美德;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组织和总服务时长在各县区位居第一,带动创建“好人之城”……近半年多来,惠城区以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为目标,提升全区文明创建水平,形成城市、镇街、社区、乡村、家庭、校园、单位等的文明创建全覆盖。
上周五,惠城区召开迎接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加温推进会。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陈国强强调,当前全市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全区各单位要把迎复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深化文明镇街、文明村居、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五大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惠城特色,提升创建亮点。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丘素芳主持会议,副区长钟阳光出席会议并讲话。
示范引领
重点打造桥西江北和龙丰文明示范片区
“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龙丰街道新联社区文明示范点国华湖畔新城小区内,老人张振正在教6岁的孙子念着文化广场上的和文化古典名句,在孩子稚嫩的诵读声中,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着。
走在国华湖畔新城小区,“一廊两场四亭”(以“孝”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以“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广场,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为主旨的四个凉亭)将寓教于乐的文明润化和道德弘扬与周围环境景观融为一体,让社区居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就能得到文明风尚的滋养。
今年上半年,惠城区以核心价值观24字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州本土文化,在社区、学校打造一批档次高、品位高、固态化的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先后打造了新联社区家文化、上湖塘社区善文化、东湖社区和文化、金湖社区信文化、水北社区孝文化、麦地社区仁文化等“一社区一道德文化”宣传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主题住宅小区;在学校突出“校园里的核心价值观”打造了十一小金榜分校“三生有幸”校园文化、一小“感恩”校园文化、水口中心小学“善小”校园文化等一批示范校园;打造了中山公园“天下为公,爱国如家”等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
在农村,按照“东西南北中”布局,分别抓好一批文明示范村建设。其中马安镇新楼村、横沥镇黄沙洞村、汝湖镇南新村、水口街道下源村、三栋镇鹿颈村、小金口街道白石村、芦洲镇三洲村正申报省农村文明示范点。
接下来,惠城区将加快示范片区建设。重点打造桥西片区、江北片区和龙丰片区等3个文明示范片区,按照“一行业一主题一重点”的思路,分期分类推进公园、企业、社区、乡村、机关、医院、学校等各类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建设。同时,将在马安、三栋、水口、横沥、汝湖等镇街打造一批忠孝村、廉政村、爱心村等特色村居,推进“东西南北中”美丽村居建设。
志愿服务
计划多建设好人志愿服务站点
每次志愿活动,北门街社区群众朱阿姨便早早穿好红马甲,来到指定地点集中。“我退休在家也是闲着,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所以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为文明社区做一份贡献。”朱阿姨说。上个月,惠城区启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 “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入户惠民宣传活动,朱阿姨收到了共创文明信和共建文明礼包,于是按照共创文明信的邀请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目前,惠城区依托“四个万家”入户宣传、社区文化节、社区党员责任岗等活动载体,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在惠城区,像朱阿姨一样通过宣传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成为创文一份子的群众越来越多。目前,惠城区在全市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17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14%以上,有志愿服务组织1111支,志愿服务项目7400多个。志愿者注册人数、志愿组织和总服务时长在各县区位居第一。
“今后我区还会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志愿团队和志愿者,我们要以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重点,着力构建具有世界视野、中国特色、岭南风格、东江气质的惠城志愿服务系统。”区文明局局长雷吉洪说,接下来,惠城区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推进临街好人志愿服务站、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专业志愿服务工作室、志愿服务岗(点)等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各组织发展壮大。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核心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党员责任岗,加强“党工+社工+义工”联动模式,重点打造一批活动规范有序、作用发挥明显、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品牌型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多层次、覆盖广的嘉许回馈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激励引导作用。
环境优化
3年投1亿元改造100多条内街小巷
记者了解到,在文明创建中,惠城区坚持城乡统筹,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内街小巷的改造力度,通过PPP模式,从去年开始用3年时间,投资1亿元,实现惠城100多条内街小巷改造升级;还将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用3年时间,投入7亿元,实施33条河涌及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文明创建也延伸到镇村一级,确保各项整治工作无死角、不遗漏、全覆盖。惠城区将投入4亿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250座、改造6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农村全面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完成墩子场村、三洲村及黄沙洞村至大岚河沿线基础配套设施项目规划编制,打造“三宜”新农村示范点3个。
同时,按照创文时间表和路线图,惠城区7个专项整治行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社会矛盾、集贸市场、窗口服务、社区管理)和“七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文明素养、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文明村居、文化内涵、体制机制、宣传氛围等提升工程)也将持续深化。
具体来讲,将由区爱卫办牵头,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环境卫生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做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周周有安排,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由区城管办牵头,对集贸市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实行定人定时管理,加强全方位巡查管控。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新闻推荐
退休教师义务扫村道6年 他是惠城区水口下源村的严学忠,现为该村老年协会会长
▲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严学忠清理一些植被。一把镰刀,一把锄头,成了严学忠现在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他是惠城区水口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