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城里娃回乡亲近大自然 暑假不少孩子由父母带回农村体验生活

惠州日报 2017-07-28 01:35

▲城里的孩子们体验拔花生,兴奋不已。本报记者朱如丹方莲花摄

暑期过了将近一半,孩子们的暑期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参加各种培训班、夏令营,有的跟父母出外游山玩水,还有的孩子有别样的体验:回农村老家过暑假,耕地、拔花生、捉小虫……体验乡土乡情。据了解,去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提倡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家长和孩子对走进农村体验生活,有怎样的看法?专家又有怎样的建议?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微调查

超八成参与调查者表示城里娃愿意到农村体验生活

日前,记者在网上进行了有关“带孩子回农村”的问卷小调查,125人参与。参与调查的市民中,36.8%的孩子在0至6岁阶段,42.4%的孩子在6到12岁,20.8%的孩子在12岁至18岁。对于“您的孩子愿意回农村玩吗”选项中,40.8%受访者表示孩子非常愿意回农村,42.4%表示愿意,不愿意和很不愿意分别为14.4%和2.4%。在带孩子回农村的频率上,14.4%的受访者表示每月两次以上,11.2%的每月1到2次,17.6%的两三个月一次,半年一次和一年一次的人分别为24%和17.6%,15.2%的人几乎没有。

孩子愿意回农村玩的原因是多选题。选项“可以在田野自由奔跑”选择率最高,为51.2%;其次是“农村里可以玩水玩泥巴”,选择率为43.2%;“有小伙伴在农村,喜欢一起玩”选择率为28.8%;“对耕种有兴趣,愿意体验”选项选择率最低,为24%。

孩子不愿意回农村的原因,“没有熟悉的朋友一起玩”选择率最高,为36%;“没有wifi,玩不了电子游戏”选项其次,选择率为19.2%;“农村很无聊,没有什么可玩”选择率为16.8%;“农村泥土多,会弄脏衣服”选择率为8.8%。

此外,选择孩子不愿意回农村的人有21人。这些受访者的孩子在0至6岁阶段占比为28%,6到12岁阶段占比为38%,12岁到18岁阶段占比33%。

家长希望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懂得知足

父母带孩子回农村的意愿有多强烈?调查中,“您愿意带孩子回老家吗”是一道开放题。参与调查的125人当中,愿意带孩子回农村的有120人,占比96%;4人不愿意,一人没有填意愿。

在阐述愿意带孩子回农村的目的上,29%希望孩子回农村能多体验生活;24%表示想孩子在农村中能接触大自然;23%有乡情乡土情结,希望孩子回农村感受到乡土民情,不割断与家乡和亲人的联系;9%则希望孩子到农村吃吃苦;3%表示孩子回农村可以少看电视、少玩游戏。

调查中,家长们发出感触。“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喜欢农村的一切事物,喜欢农村的无忧无虑,喜欢农村的田野,喜欢农村的果树,喜欢农村小溪流水,喜欢农村的海产品,喜欢农村的小河,喜欢农村朴素的村民们!”一名家长写到。另一位家长表示,带孩子回老家,想让孩子知道根在哪里。“回去多了,就不会忘记老家。”一名家长说。“农村有我们的乡愁,这是无法抹去的珍贵记忆。”还有一位家长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一位希望孩子到农村吃吃苦的家长说:“要让他知道,不是说想吃就有,想买就有,这些都是要靠自己双手创造的。”另一位家长也认为:“让孩子知道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体会自己是幸福的,应该知足,因为比自己不如的大有人在。”“让孩子明白一切来之不易,付出了才有收获……”

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回农村,可以更好地接触大自然:“我家小孩更喜欢农村的小动物,追鸡赶鸭,遛狗看牛……打开门就是大自然,空气清新,睡觉安静。”“接触大自然,回归纯真。”“认识自然、认识各种庄稼,知道怎样种田……”家长们纷纷留言。

孩子体验

地里摘花生,从怕虫不敢下地到兴奋不已

城里的孩子们到了农村,有怎样的体验?日前,在博罗县观音阁镇咏新村,一场以“玩转发明 体验乡村”为主题的夏令营在这里举行。来自惠州、广州、东莞、深圳等地100多名孩子在这里利用农村常见的竹子、木头等材料进行发明制作。同时,他们还拔花生、玩泥浆,玩得不亦乐乎。

刚开始说要去拔花生时,孩子们都兴致高昂。但到达村子一片花生地后,来自广州的六年级学生小明有些纠结:“这里有虫吧?我怕虫。”望着花生地,他有些不知所措,不敢下手。小明是一个结实、喜欢运动的孩子,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下田。

而同行的孩子们,有几位以前经常跟家长回农村,有的早已体验过拔花生。他们一到地里,什么也没多说,就兴奋地拔起花生来。尽管刚下完雨,他们也没有多想泥土会不会弄脏鞋。几位第一次拔花生的孩子,拔起一蔸花生后兴奋地向伙伴们展示起来。小明看到,也想去拔,可是还是很犹豫,嘴巴里一直念着:“有虫,有虫……”慢慢地,在小伙伴们兴奋的欢笑声中,小明终于忍不住去拔花生了。拔起了第一蔸花生苗后,小明慢慢大胆起来,还和小伙伴们开始比赛。尽管他不时会在花生地里跳几下,嘴里直喊“有虫”,但不时他还会对小伙伴说把花生递给他。小明摘下一颗花生,搓了搓泥剥开来就吃。“怎么那么好吃!”小明很是惊喜。他随后摘了一把花生,放进了裤子的口袋,准备回去洗干净吃。

去农村玩耍,感觉更自由

“拔花生还挺有趣的。我还很期待这次夏令营的泥浆大战。”小明说,虽然是第一次体验农村生活,但体验过后,就喜欢上了。

一位来自市区南坛小学六年级的女生说,她很喜欢动手,喜欢发明创造。来到农村后她发现,大自然中有很多材料可以用于制作。“我爸爸妈妈也会带我回农村老家,我在老家帮忙干过一些农活。”她说,她很喜欢农村。

10岁的李柳臻来自龙门县永汉镇,她和两名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一起参加夏令营。虽然住在镇上,但她们也是第一次下地拔花生。“很喜欢,很有趣。”李柳臻说,她的外公家在永汉的乡村里,她平时就很喜欢去外公家玩,“去农村玩,感觉更自由。”

8岁半的池柏萱这次的农村体验也很不错,制作竹筒饭的环节让她很喜欢。她的老家在山西省五台山脚下,每年到了暑假,她都会回去住上一段时间。在老家,她已经有了一群要好的小伙伴,一到假期小伙伴们都数着日子盼着她回去。池柏萱的妈妈池燕说,孩子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在村里自由自在地玩,感受浓厚的乡土民情,感觉特别好。

专家建议

孩子应当接受更多接地气的教育

李建辉从事教育工作10多年,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现在不少城里的孩子五谷不分,“五行缺土”。“一些孩子连花生是地里长的还是树上结的都不知道。”李建辉认为,孩子应当接受更多接地气的教育,不时回农村,能接触到大自然,感受自然万物生长的力量。在农村玩水、玩泥巴,在田野里奔跑,这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李建辉今年上半年组织过春分开耕季的农耕体验活动。“孩子自己播种,然后我们通过手机直播花生的生长情况。当花生种子破土而出的时候,孩子们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发现了生命的力量,对自然和种子有敬畏。”而到了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喜悦则让人无法言喻,这些都会让孩子们更真实地认识大自然。

对于一些大孩子不愿意去农村的原因,李建辉认为,这跟蒙特梭利博士发现并提出的“敏感期”教育理念相关:6岁前的孩子,跟大自然纯然地融洽;12岁前,孩子仍然处于跟自然连接的黄金敏感期;过了12岁,很多孩子就关闭了跟自然亲近的感官通道,比如会表现在怕脏、不喜欢动手等。因此,要孩子愿意回农村,要抓紧敏感期。

“欧美国家的孩子一到寒暑假就会参加各种营地。自然教育、农耕教育也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李建辉说。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家长先自己迈开步

对于孩子们到乡村体验农村生活,惠州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谢桂新认为,孩子们下乡,能接触自然,亲身感受花鸟鱼虫的细节之美,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亲近大自然,他们的观察空间就越宽阔,所发现的疑问就越多,探索的欲望就越强;大自然要求孩子用所有的感官来感受,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们在亲身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谢桂新表示,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很容易被电视、电脑、手机、MP3、MP4、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吸引。孩子们喜欢在室内玩,到了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这是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的体现。

要想让孩子热爱自然、热爱乡村,首先家长自己要热爱。家长要先喜欢大自然、喜欢农村生活,而不是为了孩子做这件事情,或者为了让孩子受教育才带他们下乡。家长需要接地气,亲近自然,不能把农村描述成不讲卫生的地方。如果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家长自己要先站起身来,走出门去,到大自然中去。要让亲近自然、热爱乡村变成亲子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此外,家长也要给孩子们传授一些知识,如水稻、蔬菜是如何生长等,让孩子增长见识,从而懂得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孩子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

相关链接

11个部门联合发文推进研学旅行

去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提倡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意见》提出,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安徽、江苏等8个省(区、市)作为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实习生叶 蕾 统 筹 本报记者方莲花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闻推荐

上半年建成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博罗实现“一镇至少一生活污水处理厂”目标

杨侨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角。本报讯记者日前获悉,今年上半年,博罗县新完成了麻陂镇、杨侨镇、石坝镇和罗阳小金4座生活污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