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赞科交会举办正逢其时

东江时报 2017-06-23 22:58

▲昨日,在科交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中)接受东时记者采访。

东江时报讯 昨日下午,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一的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在惠州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原副校长丁文江作《绿色之镁,稀土栽培科技成果,要素灌溉》的主题演讲。丁文江结合自身32年的镁合金研究专业细谈如何把镁与稀土结合起来、走出镁的创新路子。

“市场是创新的起点与终点”

丁文江认为,发展创新转型的关键理念是要依靠市场。“市场是创新的起点与终点。”丁文江说,创新之火和利益之油有恒产才能有恒心。此外,领军人才要能够集众人之私成一家之公,科研团队要以合适为主,能成事、能担当。能力建设要以工程化、集成能力为重点,学术研究要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

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项目拓展与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黎东维告诉东时记者,他是特地从重庆飞过来听丁文江院士的演讲的。“我们团队一共来了5个人,也是带着成果来与企业谈的。洽谈的企业多数比较功利,想将研发成果直接拿来用,却不知道多数成果都需要进行二次研发的。”黎东维认为,丁文江院士的演讲非常生动,这样的报告氛围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多几次也能够让企业家更加认识成果转化,从而推动成果转化概念普遍被接受。

“把科交会办成常态化盛会”

丁文江接受东时记者采访时表示,科交会在惠州办,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的附近,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举办大会正逢其时。

“科技成果出来后,要在各种要素的培育下才能够长大。要素不好,成果就会发育不良。”他认为,大学的研究要服务于国家的需求和发展,要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不是仅停留于论文上。要素灌溉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非常重要,惠州正好是一个充满要素的地方。“我希望把科交会办成常态化的盛会,首届开完,筹备第二届,第三届……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尽一份惠州和广东的贡献,形成一种模式。”

“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要做到"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要敢于科技创新。”对于惠州未来的发展,丁文江院士表示看好。他认为,惠州具有后发优势,空间、潜力很大,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惠州正在建设的潼湖生态智慧区要建成原创之区,将给惠州以及珠三角创新带来机遇。

“这次在惠州召开的首届中国科交会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因为正好处于一个在变化的时代。”丁文江说,过去科研更多的是以发论文为导向,现在考核的体系正在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意思就是说科研论文不能仅仅写在纸上,而是要在中国的大地上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经历几十年的产业发展,跟踪和模仿的老路走不下去了,一定要转型升级,现在需方和供方都有这样的意愿。

“绿色发展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文明发展之路,是解决气候变暖、雾霾肆虐,食品不安全、人类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行必有果,何以分享之?写论文——与科技人员分享。抓转化——与人民大众分享。”“化最难,难煞科技人!难则独善其身——钻入象牙塔。达则兼济转化——要素显神威。”

——— 丁文江

人物档案

丁文江,男,1953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镁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先进镁合金材料及加工方面研究,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本组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张荟婷

新闻推荐

黑科技亮瞎眼

昨日开幕的科交会,众多“黑科技”亮相展会让人“看瞎眼”。福建师大研发的无人机,通过脑电波控制飞行,引起不少观众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