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防诈骗要学会这几招

东江时报 2017-06-29 22:50

■《东江时报》记者王照冰

高考成绩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种种幌子,利用非法获取来的考生及家长信息,进行以谋取钱财为目的的诈骗活动。针对花样繁多的“高考诈骗”行为,日前惠州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提醒惠州市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

诈骗手段1冒充招生人员

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 “地方委培生”、“自费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或者骗子通过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 “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未达到学校投档线,甚至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

防范提醒:各地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下达的招生计划,即便是招生院校投放到地方的机动计划,也只能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按地方政策规定录取。录取工作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

诈骗手段2

将网络教育混同普通高等教育

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花钱就能上大学。家长花钱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就读的不是普通本、专科,而是自考、成教、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防范提醒: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各地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诈骗手段3

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诈骗

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诈骗,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只需花钱;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学校定向招生计划,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提醒:教育部已向社会公布所有可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诈骗手段4学费、助学金诈骗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或者诈骗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父母,告诉他们小孩上学可享受助学金,有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没有防备,因而受骗。此类诈骗对象均是高考后入学的新生,骗取的是家长东拼西凑准备让孩子上学的学费。

防范提醒:考生和家长一旦接到涉及银行卡信息的电话,一定要三思而行。接到自称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等时,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以证实真伪。同时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

新闻推荐

平易近人的老师 最随和的“兄长” 优秀班主任黄瑞

作为2017届高三(5)班班主任,在学生们的眼里,黄瑞(黑衣者)既是平易近人的老师,也是最随和的“兄长”。■《东江时报》记者骆国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