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叔大妈北方秧歌扭起来 惠城区秧歌协会成立10周年
大妈扭起秧歌庆祝协会成立10周年。
6月3日上午,市区红花湖景区里传来阵阵喜庆的音乐声,惠城区秧歌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此举行。现场100多位秧歌协会会员载歌载舞,引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大家纷纷夸赞:“这帮老大叔老大妈了不得!”
协会有300余会员,12支秧歌队
身着红艳艳的服饰,手里或转动手绢,或挥动扇子,或举着纸扇……这群来自秧歌协会的老人们伴随着音乐舞动,变换着舞步和队形,给大伙儿献上了精彩的节目。
秧歌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源于华北平原一带。但这火遍北方的舞蹈,却于2007年7月在惠州市生根发芽。当时的秧歌队只有10多名队员,只是几个东北老乡在闲暇时扭扭秧歌。如今,秧歌已慢慢被人们了解、接受并喜爱。惠城区秧歌协会会长王兰芝说,目前,该协会吸引了300多位老人加入,发展出了12支秧歌队。
除了扭秧歌锻炼身体,该协会还会做一些公益活动,如慰问敬老院、帮助贫困学生、进街道社区表演等。该协会还曾代表惠城区老体协参加了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2009年市迎春晚会、西湖健步走等重大演出活动,深受惠州街坊们的关注和喜爱。
自掏腰包给队员添置服饰和道具
秧歌协会副会长黄秀梅是广东阳江人,来惠12年。2007年,秧歌宣传走进她所居住的社区,她马上被吸引住了。“以前我跳广场舞,看见扭秧歌的人拿着扇子花花绿绿的,很新鲜,于是就和一群平时一起跳舞的老人一起去学了。”扭秧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让黄秀梅感觉到多了一个大家庭。队员之间团结、融洽,平时常通过微信群约着去运动、游玩、参加公益活动。有队员腰痛,或是眼睛不好做了手术,队里还派代表去探望。
今年72岁的彭善妹是兴宁人,来惠24年了,秧歌扭了19年。最开始,她跟两位来自东北的邻居拿个小机子在小区里放音乐扭秧歌,后来秧歌协会成立了,她便加入协会。如今,她是秧歌协会南线队队长,队里有30多位队员,年纪最大的84岁。为了让表演更出彩,她还自掏腰包、拉赞助给姐妹们添置服饰、道具。“我很喜欢秧歌这种表演形式,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秧歌队。”文/图 本报记者陈春惠
新闻推荐
确保实现今年网格化全覆盖目标 全市“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颜险峰)昨日上午,全市“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举行,总结推广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