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家入户倡文明听民意 惠城开展“四个万家”入户惠民宣传助力文明创建

惠州日报 2017-06-07 04:03

9支志愿服务队伍挥舞队旗。

区领导入户宣传文明创建。

志愿者宣传文明创建。

启动仪式后,骑行志愿服务队上街巡游,宣传文明城市创建。

如火六月,惠城区文明创建热情也持续升温。日前,惠城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四个万家”入户惠民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区委书记、区文明委主任林利育,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陈国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文明办主任丘素芳等市、区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在启动仪式结束后到北门街社区进家入户宣传文明创建工作。

根据《惠城区2017年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四个万家”惠民活动实施方案》,从本月起到下月,“四个万家”入户惠民宣传活动结合“社区党员责任岗”和挂钩共建“六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分片开展“四个万家”惠民活动。

入户走访

群众积极为创文提意见建议

烈日下,汗流浃背的 “红马甲”们在街巷中走家串户,一封共创文明信递到群众家里,一份共建文明礼包送到群众手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市民许优生家中,当其读一年级的孙女一字不落地背诵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林利育竖起了大拇指。他嘱咐女孩要做小小文明志愿者,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带动和监督身边人。当许优生反映希望能规范城市养狗问题时,林利育表示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广泛收集意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市民文明养狗意识,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规范养宠物办法。林利育希望许优生继续关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并积极参与到创文进程中来。

“现在居住的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怎么样?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陈国强来到北门街社区群众林海清家中走访,向他们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相关知识,征询创文意见和建议。林海清为惠城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点赞:“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大家要讲文明、行德善,现在小区邻里经常互帮互助,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和治安。”

部署安排

收集民情民意建立民情台账

记者了解到,在“四个万家”惠民活动中,惠城区将结合“社区党员责任岗”和挂钩共建“六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自上而下罗列出入户惠民“计划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分片开展集中入户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按照挂钩联系街道或所分管部门对应的“社区党员责任岗”活动安排,挂钩联系一个社区,并在该社区辖区内其中一个小组开展入户活动;区直各基层党(工)委、各单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按照“社区党员责任岗”和挂钩共建“六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到挂钩联系社区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各镇和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到所属地村(社区)开展入户活动,由各镇和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具体来讲,“四个万家”惠民活动以组为单位,每组分别由“社区党员责任岗”区直挂钩单位人员、镇(街道)、村(社区)包干人员和志愿者组成,原则上2至3人为一组,将充分发挥“五员”(宣传员、劝导员、接访员、监督员、服务员)作用,集中时段、集中时间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广泛宣传文明城市工作,认真听取社情民意,填写民情卡,收集民情民意,做到“问题在一线查找,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显现”。

此外,各包干小组将及时对入户走访中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梳理归纳;包干小组无法解决的具体困难和诉求,向村(社区)反馈,由村(社区)直接办理;对村(社区)不能解决的事项,由村(社区)统一上报镇(街道),由镇(街道)统筹解决或报送区文明局,由区文明局协调市、区有关单位办理,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分时效、分类别、分层级解决。最后由村(社区)党组织及时跟踪群众反映事项的办理情况,整理归档并建立“民情台账”。

四个万家

进万家门

全区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在6至7月的每周五下午、晚上或周六上午,定期走进挂钩共建村(社区),开展便民、利民、乐民、惠民活动,为常住居民和临街商铺挨家挨户送上一份文明创建宣传品,坚持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好市民群众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市民知晓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融入创建。

知万家情

要把倾听市民群众意见,关注百姓诉求作为“四个万家”惠民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入户座谈的形式,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和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悉心听取对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登记造册,不断建立完善联系市民群众的机制,深入了解掌握市民群众所想、所思、所盼。

解万家忧

要以进一步落实完善信访接待制度,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完善结对帮扶制度为重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个工作小组要确定1~2个困难群众作为帮扶对象,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和解决措施,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广大群众感受到文明创建活动带来的实惠。

办万家事

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指导帮助村(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宣传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市民应知应会的文明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勤劳节俭、遵德守礼、孝老敬老三种社会风尚等,组织开展洁净家园活动,把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帮教对象作为服务重点,着力在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各类志愿服务。

制图:孙培峻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冯雪辉 周文媚 李彦青

新闻推荐

惠城区特殊学校今秋开始招生 共招5个班,6月17、18日预报名

本报讯(记者张斐)记者日前从惠城区教育局获悉,惠城区特殊学校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6月17日起预报名,为期两天。据了解,该校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