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破案” 惠阳刑警林海德参与侦破大案350多宗,探索完善合成作战技战法

惠州日报 2017-06-05 04:09

林海德(右二)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陈小劲 李 斌 摄

林海德,1959年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广东惠阳人。1993年2月从海南省澄迈县公安局调入惠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任办事员,1994年1月起历任刑警大队三中队副指导员、七中队代理中队长、刑警大队副教导员,1995年11月任惠阳市公安局副科级侦察员,2002年任惠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后退居二线。曾获7次“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次“惠州市优秀人民警察”、1次嘉奖等荣誉。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作出关于表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决定,林海德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点开林海德使用的电脑,文件夹中密密麻麻地储存着已破案的数据、电话清单。如果有人问,在近几年惠阳区的大案要案中,哪件案件的数据在林海德的电脑上找不到?哪宗案件现场找不到林海德的身影?答案是:几乎没有。

退居二线后自觉“增值”学电脑

林海德被同事们尊称为“德叔”。他对案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每次侦查破案,经历过前面的台前侦查,和摸索了那么久的后台排查,“德叔”能快速确定分析排查出关系人,并应用摸索出来的合成作战技战法、运用视频、卡口、八大资源库等,印证碰撞对比。几年来,“德叔”经常经过自己的努力,向队友提供确定的嫌疑人信息甚至落脚点。

林海德自创的 “刑侦破案宝典”曾帮助破获多起重大案件。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退到二线后,不忘自觉“增值”,他缠着年轻人教他用电脑,就是为了多、快、好、省地破获案件。“德叔”不会截图,更不会P图,从打字开始,不停地摸索有用的系统,如今公安部八大库、警综系统、视频卡口等系统,他已运用娴熟。

在许多新老刑警眼里,林海德是“网络作战”专家,但他自己总说“我什么都不会,边学边做”。“他常常半夜还在公安网上找资料,找线索,妻子小孩又不在身边,他已经把办公室当家,只要不外出办案、不休假,准在办公室。”惠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三和中队中队长吴洪林说,有时凌晨零点多,“德叔”会突然给他打电话,高兴地说“有线索了”。

因工作在后台,“德叔”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德叔”运用老刑警的经验,用“半桶水”的电脑知识,摸索前进,一步步完善惠阳公安合成作战的技战法。

对于好学的年轻人,“德叔”会从人和物在时间、空间的转换等方面教他们破案。曾有一名实习民警写文章由衷称赞林海德是“不休假的刑警”。

多年随身带药坚守破案一线

2015年12月13日中午,林海德正在食堂吃饭,突然觉得心慌胸闷。他下意识地从挂在腰上的小包包里掏出“救心丸”,在同事的帮助下把药服下。

经住院治疗,林海德的病情得到缓解,他自觉没事马上就想赶回办公室上班,却被医生拦下。林海德的同事们都知道,他这次突发心肌梗塞,是因劳累过度导致的。“他虽然退二线了,但一直坚守在侦查一线,各个中队都请他做情报分析。这么大年纪了,常常熬到半夜还在电脑上排查线索。”时任惠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办公室主任的朱丹凡说。

多年来,林海德随身带药带病工作,在警队已是公开的“秘密”。他最不喜欢别人把他当病号。

现在最大心愿是带好一批徒弟

1978年10月,林海德进入海南澄迈公安局刑警队,成为一名警察,从此与刑警结下一生的缘。

干了14年警察后,林海德当上澄迈县老城镇委副书记。但这个“官”当了才半年,他就听从父命,于1993年2月放弃这份工作,并“丢下”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孤身一人来到惠阳。“老头子在惠阳参加过东纵,跟我说 "去那儿吧",我就听他的话,来了。”林海德笑道,当时他连惠阳在哪都不知道。

到了惠阳,林海德主动要求进入刑警大队从普通的办事员做起。“这么多年虽然可以换别的工作,或者换别的警种,但我还是喜欢干刑警。”因为喜欢,他从警这么多年,有30年是在干刑警。

“他对刑警工作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2005年开始与林海德搭档的惠阳区公安分局刑警夏警官这样描述他眼里的“德叔”:“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破案,最开心的就是案子破了。”每每案子破后,“德叔”和大家在办公室热烈地讨论,尤其是案件结果验证他的推断后,“德叔”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林海德聊起刑侦工作,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接案、现场勘查、调查线索、抓捕,刑警办案的过程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充分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我很喜欢这种挑战。”闲暇时,他喜欢看破案、说法类新闻和侦探类电视剧,见识更多的案件,并带着思辨的眼光从中学习案件分析和逻辑推理。

林海德这样评价自己的刑警工作:从警那么多年,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好就行了。把案子破掉,是给死者公道,为受害者申冤,为社会伸张正义。“我希望到死那一天,群众会指着我说"那个家伙是个好警察",这就够了。”

去年,林海德从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岗位上退居二线后,仍然坚守在刑侦一线,在负责刑侦指导、情报分析的同时,把做好“传帮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林海德非常重视引导新民警科学办案,少走弯路。

现在,只要有时间,林海德都会参与案件讨论,给新民警传授经验。他总是说:“在退休之前,我想抓住这短短的时间,更好地发挥我的作用,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好更快地传授给新民警,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德叔”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好手上这一批徒弟。“只要谁愿意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几十年来的办案经验都教给他。”作为警队中的“老刑警”,林海德带出一批又一批刑警骨干。

在惠阳干刑警22年主办要案250多宗

据初步统计,林海德在惠阳干刑警22年来,参与侦破的大案有350多宗,主办的要案有250多宗。

去年上塘“双尸案”中,一女子在深圳报案称在惠阳区上塘辖区被抢劫。经过调查,该女性有重大作案嫌疑,同时有两名男子被害。鉴于案情重大,惠阳公安部门在成立专案组的同时向上级技术、刑侦支队汇报求助。林海德闻讯后赶到上塘派出所,听取案情进展,提出侦查思路。同时,不断对已知数据进行碰撞比对,从大量数据中搜索有效线索供技术部门分析使用。正因为有了“德叔”的数据分析,使该重大案件在两天内告破,当时尸体还未找到,就成功将涉案的6人全部抓获。

“除了劫持飞机和抢银行的,能说得出的刑侦案件类型我基本上都办过了。”林海德说。讲起他曾参与或主办的大案,旁人听来觉得惊心动魄,他自己却总说“没什么复杂的,也没什么英勇的,都是大家的功劳,我没做什么”。在他眼里,无论多大或多小的案子都是案子,都用同样的态度认真对待。

“每个环节想到最坏,然后做最好的防备”

“我在处理事务时,都已习惯将每个环节想到最坏,然后做最好的防备。”问一位老刑警“曾经受过多少伤”显然很多余。“什么叫受伤?如果说抓捕中磕磕碰碰擦伤算受伤,这对警察来说很正常;如果是与嫌犯对峙中受伤,一方面说明警察英勇,但对我们自己来讲则是经验和教训——— 是防备和技术不过关?还是我们本身的技能有待提高?”林海德说,一次成功的抓捕并非某个警察的特殊功劳,而是集体配合作战的结果。

“受伤”的话题,让林海德不可避免地回忆起曾经和自己一起奋战、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而英勇牺牲的战友。在惠阳公安的史册上,彭宝林、姚志军两位与匪徒搏斗而英勇牺牲的一级英模,与林海德都是同时代的战友。“两个人都很英勇,牺牲太可惜了!”林海德感慨道。

林海德说,危急时刻,彭宝林、姚志军敢于与歹徒作殊死搏斗,这种英勇举动至今让他感触很多。两位英模牺牲后,他和同事们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如何在办案中成功抓获嫌犯,又尽力保护自己和同事?“我在处理事务时,都已习惯将每个环节想到最坏,然后做最好的防备。”

与妻儿分居22年,每年相聚不到2个月

对家人,林海德满怀愧疚。他还记得,儿女出生时,他都因为在外办案而未能陪护在妻子身边。之后,他又离开家庭,只身来到惠阳工作。多年来,照顾儿女和老人的重任,都压在妻子一人身上。1999年父亲因胃癌动手术时,他也未能守在床边尽孝。

“妻子有时会埋怨,但有什么办法呢,哄哄就过去了。”林海德笑道。来惠阳22年来,他和妻儿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2个月:要么妻儿放假过来探望他,要么他休假到海南看望妻儿。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虽未能时刻陪伴在儿女身边,但儿女都已大学毕业。

惠阳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王水良和林海德夫妻关系很好。王水良说,虽然“德叔”和家人难得在一起,但家人都很支持和理解他的工作。

林海德有些得意地说,女儿自从知道他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后,便给他买了个专门放药的小包包,让他随身携带。

让林海德更为愧疚的是,至今他和家人的合照很少。“我丫头老说,老爸你把奖章都戴上拍个照片吧,我们跟你合影。但我一直没有去拍。”林海德说,下次,他一定要满足女儿这个心愿。

本报记者付巨晗 通讯员陈小劲李 斌

“德叔”心语

“我希望到死那一天,群众会指着我说"那个家伙是个好警察",这就够了。”

“除了劫持飞机和抢银行的,能说得出的刑侦案件类型我基本上都办过了。”

“只要谁愿意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我几十年来的办案经验都教给他。”

“我在处理事务时,都已习惯将每个环节想到最坏,然后做最好的防备。”

“我丫头老说,老爸你把奖章都戴上拍个照片吧,我们跟你合影,但我一直没有去拍。”

新闻推荐

奖金最高提至30万元 举报重大毒品犯罪有功人员奖励标准提高

本报讯(记者黄尉宏特约通讯员林锦成)惠阳区将制定出台新的奖励办法,适当提高举报重大毒品犯罪有功人员的奖励标准,最高奖励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