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7家省新型研发机构 惠州市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相互促进
惠州市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图为大亚湾科技创新园。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摄
本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将在惠州会展中心举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培育有利于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广应用的市场环境,形成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举办科交会,将是惠州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
近年来,惠州市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建立海外孵化器,与国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市目前在建新型研发机构14家
产学研合作,即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围绕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问题开展合作,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办学基础和需求定位的差异,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不同。而一项创新成果从理论提出到实际应用一般要经过基础研究等多个环节,最终实现产业化。而科交会举办的意义就在于,搭建沟通平台,把技术的供需两侧对接起来,推动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发展。
为促进高校成果来惠转化,惠州市不断加强和国内高校对接,开展科技攻关协作平台共建、推动产学研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惠州市建立了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中南大学技术转移(惠州)中心等多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7家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惠州市目前还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如在新能源领域,引进共建中科新能源研究院,将研发生产性能优越的镁基系列电池;在工程领域,引进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共建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将突破一批基础工程的非开挖检测与修复关键技术难题,大力推动非开挖技术的成果转化。目前,惠州市在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已达14家。
此外,惠州市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合作共建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保障全国高校优秀成果源源不断输送到惠州。目前,惠州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两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开始运作,服务惠州科技企业。中南大学技术转移(惠州)中心开展了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了首个项目“压铸铝可实现优质稳定氧化着色”。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也组织了武汉大学人才专家与惠州企业的对接和深入洽谈。
惠州与以色列共建高科技联合孵化器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补齐发展短板,惠州市还“借外脑”、建立海外孵化器。目前,市科技局已与以色列公司签订共建中以(惠州)高科技联合孵化器协议。以方已在惠州注册成立孵化器管理公司,负责引进以色列创新型中小项目到惠州孵化,引进以色列先进模式进行孵化器运营管理。
市科技局还组织惠州市多家企事业单位与以色列企业对接,开展项目推介,同时组织企业赴以色列实地考察和科技交流。双方洽谈合作涉及成果引进、技术孵化、合作研发等,包括农业科技项目、海洋科技项目、工业环保项目、电子信息项目等。
市政府还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签订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人才引进协议和项目合作协议。目前,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的联合项目已顺利启动,多个创新团队的专家正式进驻惠州学院。本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惠科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欧阳德辉通讯员黄曙光)日前,惠州大亚湾溢源净水有限公司(下称“溢源公司”)董事长蔡琴女士带领10名员工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