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生分歧该听家长还是孩子的? 建议:家长要考虑孩子兴趣特长,尊重孩子意愿

惠州日报 2017-06-20 03:25

高校辅导考生填报志愿。

前不久,惠州市3.3万多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如今,志愿填报的战场即将拉开帷幕。经验告诉我们,七分考,三分报。在高考填志愿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院校和专业设置,很多考生和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家长如何避免走进包办的误区呢?唐革联是市安颖心理咨询中心一名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师,针对家长该如何助力考生填报志愿的问题,她提出了一些建议。

案例 1

执意自己心仪的专业,不服从调剂造成落选

市民刘婧曾经历了两次高考。第一次高考,她考了590多分,属于“刚刚过线”自己心仪的名校,而对于自己的兴趣所向——— 工科专业的分数则刚好“踩线”,最后她坚持选择工科专业。“父母也曾劝说过我,但由于其他专业自己并没有很大兴趣,就没有勾选服从专业调剂一项。”刘婧最后被录取到第二批本科第二志愿,由于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她选择了复读。

刘婧有些遗憾地说:如果当时选择了服从调剂,情况也许会不一样。第二年高考成绩还没有第一次好,有了上一年的教训,第二次在填报学校时她谨慎了许多,最后进入了一所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工科专业。

建议 引导孩子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许多人都有名校情结,抱着“既然都已经过线了,为何不尝试一番”的心态,想要冲一冲更好的高校。唐革联说,名校情结可以有,但不宜过重。为了防止一小部分固执的考生自行作出判断,家长应适当给一些提醒:填报志愿时,无论是院校志愿还是专业志愿,都要遵循“有梯度”的原则,确保有冲刺也有保底。

“一般情况下,想要冲一冲名校的这类考生大多数的分数都是高出某高校分数线1至30分左右。如果像刘婧那样没有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分数又正好踩线或刚刚过线,那意味着很有可能会落选。”唐革联建议家长可以适当提醒、引导孩子,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对于选专业,流传着一句话:先进院子再选房子。有些院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后是提供换专业选择的,其中有5%至10%的学生能够获得调换专业的机会。”唐革联说。

案例 2

孩子遵循内心填志愿,父母看重就业前景

对于志愿填报的问题,过来人阿燕大倒苦水。“我一直对服装设计很感兴趣,就想报考与此相关的专业,可不管我怎么说,爸妈愣是不同意。”阿燕并不是艺术特长生,但对于服装设计她一心向往。为此,她还特地报名参加了美术绘画培训班。“父母不支持我成为美术特长生,高考后我提出去学美术,他们原以为我只是玩玩,没想到我玩真的。”

那年高考阿燕考了530多分,在第二批本科线上,有相对较多的选择。对于选择专业,阿燕和父母因为意见不合闹得有些不愉快。父母希望她选择金融、管理等这些相对热门的专业,而阿燕想填服装设计专业。“其实我明白他们的顾虑,可志愿填报关乎着我未来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生方向,我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做选择。”阿燕说。

建议 加强沟通,家长帮助孩子找学习动力

在填报志愿时,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会考虑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将来读什么?二是到哪个城市读?唐革联从接触的案例发现,填报志愿时针对这两个问题,家长和考生经常有不同的看法。“读什么?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将来就业发展问题,而考生则更注重自己的兴趣;其次,部分考生也会在"是否出省"读书这个问题上与家长有分歧。”唐革联说,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更多的沟通商量。

通过沟通看是否能达成共识,若沟通后仍有分歧,家长还是应尊重考生的想法。“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避免这个情况,家长应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这个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孩子的价值观和兴趣。”如果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会遭遇尴尬。

案例 3

对专业了解太少,学了之后才后悔

说到按照自己兴趣而填写志愿,不少人有过误区。市民王女士回想起当初自己报志愿的时候,因高中时看过不少商战类的小说和企业家传记,总觉得经商的女子很酷,就提出要报经济专业。

当时这还算是个热门专业,父母并没有反对,于是就这样读起了经济学。“原本以为会学到很多关于经商方面的知识,但第一天上课,我的美梦就被打破。”王女士发现,其实经济学并不是教如何赚钱经商,而是一门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的学科。那时,她才发觉其实自己对所谓的经济专业了解得太少。

“这个专业出来后好就业”、“这个专业以后有"钱"途”……像王女士一般,抱着自以为了解的心态来填报志愿的大有人在,结果入了门才发现跟预想的不一样。

建议 家长要了解孩子对专业理解是否有偏差

“只凭院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是不可取的。”唐革联说,很多考生对众多招生专业并不完全了解,仅凭自己的认知,在某个狭隘的概念里来填报某个专业。“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所学专业与当初的预期并不相符,有些学生甚至表示大相径庭。”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时,要了解孩子的特点、性格兴趣、发展潜能、成绩竞争力,优点与不足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孩子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科学评估。”唐革联建议,家长要了解孩子对某专业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帮孩子具体分析该专业,再让孩子去思考作出判断。

填报志愿有哪些技巧?

那么,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该做哪些准备?又该如何有序、明晰地填报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呢?惠州市一高中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

搜分数

搜索模拟考试的分数排位

模拟考试的成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填报志愿应当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就该做好准备。第一步应当收集平时模拟考试成绩的排位情况,如班排名、校排名以及省市排名,根据几次的模拟考试,找到3个数据:最高的排位(成绩最好的一次)、最低的排位(成绩最差的一次)和平时的排位,推断出考生所处的大致排位。随后,收集前3年各个院校、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的资料信息。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的招考信息也要了解,如教育部发布的取消部分本科院校专业等此类通知。

定范围

画坐标轴缩小填报志愿范围

在家长和孩子沟通“读什么”和“去哪读”的过程中,可以画一个平面坐标轴来帮助选择。纵坐标表示分数排位,从高到低依次列出考生平时模拟考试中的最高排位、平时排位和最低排位。而横坐标则为考生心仪的几个城市。随后,从往年的《志愿填报指南》中找出符合这两个坐标轴范围内的院校,利用坐标轴上交叉点对院校进行选择或保留,以此来缩小填报志愿的范围。

看排位

根据高考成绩排位,参照填报志愿指南

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入真正填报志愿阶段,考生在查阅往年分数线时要特别注意,不但要看报考学校的投档分数线,最主要还得对应看自己高考分数的排位。打个比方说,你想报考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去年它的投档分数线是612分,今年你的分数达到了,但还要特别注意看排位。在高考分数出来后,同时会得知你在全省的排位是多少,根据自己的排位再对应填报志愿指南查看去年该学校相对应招生的排位是多少。

其次,要对院校招生中的招生简章、投档比例、招生院校专业计划、往年录取情况统计等方面作具体详尽的了解,规避“被退档”的情况。

填志愿

最忌志愿之间没有梯度

填志愿最忌志愿之间没有梯度。有人填报的志愿学校分数接近、拉不开档。在填报的几个院校专业之间都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平行式,完全填报热门院校、专业。考生要准确定位好自己高考成绩处在哪个分数段内,在合理范围内拉开志愿梯度。

其次,秉持“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所谓“求稳”“保底”,即考生的高考分数高出某院校录取分数线较多的一种填报方式,这样既能稳中求胜,又能在该院校中选择热门专业。

选专业

依照自身情况填写专业

在确定专业志愿时,同样按照自己的分数排位,结合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参照去年的投档线进行排序。对于“踩线”考生则可以考虑报考冷门的专业。“踩线”考生指的是考生分数在对应批次控制分数线上5~10分的学生,也就是说分数刚过批次线。如果考生非常希望上某所高校,但自己的分数在选专业时又没有优势,填志愿时就不要挑太热门的专业,并且要尽可能填服从调剂。

为了避免院校专业调剂时,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考生应该在选择院校时就要仔细查看该院校的专业。如果这个院校有考生自己无法接受的专业,就应该考虑是否换一所院校了。

网友经验

“我的成绩排位在第二批本科比较高位的地方,在第二批本科志愿填写栏里,我填了3个志愿。第一个志愿是要"冲"的,这个院校我一直很想读,不过冒险的是,自己的分数比往年惯例还要低几分,我就选择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第二个志愿填写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与第一个差距较大,算是我的求稳院校,最后一个志愿填写的院校比较一般,但选择的专业是我自己喜欢的,也算是保底吧。” ——— “雪月”

“2015年,由于自己的成绩在第一批本科线上只超出10分,在很多高校的选择中我都没有太多话语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专业志愿填报的几乎都是当下冷门的专业,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填报冷门专业的好处就是,未来就业竞争也没那么大。” ——— “微微和杰克”

“我们广东人感觉大多数不愿意出省读大学,离家远、不习惯等原因使得大家扎堆省内高校;而另一边,一些省外高校对广东考生的招生计划数未能招满,当时利用了地区这个因素,我的第一志愿优先选择西北的一所高校,也如愿进入了。我另外一位大学同学也是如此,当时她的分数也是过线不多,但在填写志愿时她避开了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 ——— “ranny”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陈 澄

新闻推荐

惠州市强化督查西枝江和淡水河流域环保工作 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 交办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问题71件

本报讯(记者黄晓娜通讯员惠环宣)按照市政府的部署,5月30日至6月16日,市环保局组织开展西枝江和淡水河流域强化督查工作。强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