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联合研究项目进展快 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成果丰硕
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研究电子科学和化学工程3项目。这是两校专家在一起做课题研究。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在惠州学院化工楼六楼实验室,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李浩教授正与同事忙于“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项目研究。“我们的目标产物用途很广,例如可以用作传感器、复合材料添加剂、催化剂等。希望研究出来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李浩表示。
据了解,该项目是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项目之一。惠州学院作为惠州市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将在6月22日至24日召开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展示和推介30多项科研成果。而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合作研究的“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复合碳纳米管的合成与应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设计薄膜触点”等项目未来或将登上科交会舞台。
合作
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进驻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
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科大学之一。
2014年10月,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建设 “惠州学院·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联合研究院”,在电子科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研究。此后,双方通过多次洽商和互访,确定以“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设计薄膜触点”“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无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下芳香醛的绿色合成研究”3个项目作为联合研究的起点。
2016年3月1日,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派遣物理数学科学博士、教授SydorenkoSergii(西达连科·谢尔盖),化学博士、教授AndriiFokin(安德烈·福金)等8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进驻惠州学院,双方的联合研究就此正式全面铺开。
目前,3个联合研究项目均已取得明显进展。
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设计薄膜触点”项目中,双方科研人员运用高速计算机对纳米氧化物薄膜材料的制备和稳定性好的触点进行了计算和设计,并已形成研究成果。
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项目中,科研人员初步探索出CVD法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的工艺流程,并已获得29个催化性能较优的催化剂。
在“无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下芳香醛的绿色合成研究”项目中,科研人员探索了不同反应体系下NHPI催化氧化甲苯为苯甲醛的效率。“芳香醛的绿色合成要用到大量甲苯及其衍生物等基础原料,而大亚湾石油化工产业链可以为项目提供足够的基础原料。”惠州学院陈鸿雁博士介绍,芳香醛的合成是现代精细化学工业的主要源头。
据惠州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周红炜介绍,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的进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惠州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加快推进惠州学院向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
计划
走出国门参加世界级学科技能大赛
据透露,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项目上,下一阶段将对合成的碳纳米管进行表征,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填充或沉积于多壁碳纳米管上,形成一类新型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将开展不同碳纳米管符合材料的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在“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设计薄膜触点”项目上,将研发应用于光学与电学的氧化物纳米结构,进而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
在“无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下芳香醛的绿色合成研究”项目上,拟建立和完善一条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体系中甲苯及其衍生物氧化合成芳香醛的新的绿色工艺。“芳香醛应用范围非常广,可合成多种衍生物,并广泛用于医药、香料、农药、石油化工、电镀、液晶材料、感光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惠州学院刘必富博士表示,一旦项目取得成功,并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产业化,将给惠州石化产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年初,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有关负责人再次到访惠州学院,双方就2017年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商议。双方计划在前期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四工位全自动调焦检测设备”“医学影像处理研究”2个合作研究项目和1个竞赛交流项目。
据悉,惠州学院拟组织前往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参加世界计算机技能大赛,这将是该校首次组团走出国门参加世界级学科技能大赛。
本报记者张 斐 通讯员金 伟
新闻推荐
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明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将在惠州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次科交会为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