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荔酌谢师,您听说过吗? 这一旧习俗已不见,吃荔枝滋补助阳仍流行
夏至时节,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
昨日是夏至。不少市民见面时,都会脱口而出:今天吃荔枝了吗?据了解,以前博罗县有“夏至日荔酌”的风俗。荔酌是怎样的?夏至这天,惠州民间还有什么特别的风俗?
夏至日荔酌,表达对恩师的感谢之情
“从前,博罗县城在夏至这天有荔酌的习俗。”昨日,惠州民俗专家林慧文告诉记者,据民国《博罗县志》记载:夏至日,城中书馆各生,皆醵钱置酒,以宴其师,并邀请师之交好者,谓之荔酌,亦谓之做夏至。林慧文解释,这个习俗就是博罗城中书馆学生大家凑钱买酒宴请老师的意思,是拜师的一种形式。
如今,博罗县是否还有此习俗?昨日,记者找到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德高望重的老人杨天锡。从杨天锡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都是教书先生,他曾经随父亲上过半年私塾。“荔酌的习俗我不太清楚,我读私塾时才7岁。”杨天锡记得,儿时他就住在观背村的长寿观里。那时的长寿观是一个小私塾,父亲就在那里教书授课。他记忆中的拜师礼,是学生入学举行的拜师礼。学生们齐齐到孔庙祭拜孔子,准备好橄榄等生果,对孔子像磕3个头,就算完成拜师礼。“那时,老师教书不收学费,学生一年给老师送两三担谷就当作学费。”杨天锡说,学生觉得老师越好就会给越多谷,而且都是好谷。他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教得学生心服口服的,每个学生每年都会给他们家挑来两三担好谷。
罗浮文史研究专家邬榕添对荔酌这一风俗很是熟悉。“自古以来,学生对于老师都是尊敬有礼的,在博罗也非常崇尚尊师重教。荔酌是明清以来至民国的习俗,到后来就没有了。”邬榕添说,不过,荔酌这一说法现在仍有,而且不仅仅指夏至,平时学生为表达对恩师的感谢之情,一起请老师吃饭,也是荔酌。
民间相传夏至吃荔枝不上火
夏至时节,正是荔枝开始上市的时候。林慧文介绍,惠州民间谚语有“夏至食荔果”的说法。因此夏至这一天,市民买荔枝、吃荔枝也风行成习。“市民开车到城外荔枝场亲自采摘荔枝,也成为当代夏至的民风习俗。”林慧文说。
据了解,惠州很早以前就有夏至吃荔枝风俗的相关记载。清雍正郝玉麟《广东通志·风俗》记载:“夏至日,擘荔荐祖考”、“饮荔枝酒助阳气”等等。林慧文表示,以一般中医理论,夏至为仲夏季节,天气酷热,是宜清凉为原则,消除暑气热毒。荔枝为水果之中较为热性的,热中加热本为大忌。“不过,民间理论有一种说法:夏日炎炎,人们随着挥汗过多,身体已显虚性。在夏至吃荔枝这类温热类食物,可以补虚。”此外,《归善县志》也有“助阳气”一说。
邬榕添说,博罗拜师旧风俗荔酌,本意是请老师吃个荔枝、喝点小酒。那时候,荔枝不是寻常物,是价格比较贵的水果,一般百姓人家很难吃到。夏至日吃荔枝,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能滋补身体。因此,学生会在这一天请老师吃荔枝过过瘾。文/图 本报记者方莲花 黄 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燕文贺小山通讯员龚广泰)日前,博罗县文明餐桌大行动暨餐饮业食品安全质量提升企业交流会举行,该县各镇相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