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具创新特质智造高地 惠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惠州市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激励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国家级孵化器惠南产业园一角。 (资料图片)
今年1月15日,入驻企业伊科思c5/c9分离及综合利用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启动。这一项目在填补大亚湾石化区在c5/c9产业链上空白的同时,实现对原油中各种物质的“吃干榨尽”,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大亚湾石化产业的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而在惠州市另一个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潼湖生态智慧区,那里不仅水草丰茂、白鹭纷飞,而且“创流”涌动。在这片水清景美的宝地,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快速聚合,半年时间,潼湖生态智慧区就已引进思科潼湖科学城、华大基因、碧桂园创新小镇等一大批引领型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未来将建成“广东硅谷”。
去年11月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奋斗目标。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总的城市发展定位,惠州市提出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其中第一个目标任务便是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
近年来,惠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1+6+N”一系列创新政策,全力加快建设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硅谷”,入选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列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近半
2016年,惠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8.5%和4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3%,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为更好地聚集创新要素,构建创新发展格局,惠州市制定了《关于建立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及目标的意见》,形成惠州创新驱动发展“8(八大抓手)+1(高技术制造业)”指标体系。惠州市还制定了“六区联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六个园区叠加效应,打造聚集创新要素的重大平台,引领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创新投入方面,惠州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科技方面支出21.8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设立创投基金14家,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成立首家科技银行。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39.7亿元,增长32.6%,总量居全省第二。
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6家
在惠州,90%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成果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在企业。五个“90%”充分说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惠州市双管齐下,一方面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孵化器和孵化空间,把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有效聚集起来,把科技企业的“苗子”孵化培育成真正的科技型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截至去年,惠州市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63家。此外,惠州市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其中国家级5家,孵化面积达7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023家。按计划,惠州市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新增50%,突破700家。
实施产学研项目600多项
为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惠州市还实施产学研项目600多项,组建产学研联盟9个、院士工作站3个、产学研示范基地7个,成功引进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项目。
惠州市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集中建设创新特区,目前形成了“七院一中心”。
惠州市还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建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与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签约共建广东IMEC研发中心。通过积极引进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科学布局搭建创新平台,惠州市已形成创新资源快速集聚的态势。目前,惠州市建成众创空间22家,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72.6%。
推进国内外知名院校来惠合作办学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来源,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本地高等教育事业,惠州编制了《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计划在2020年前初步形成“2(本科院校)+1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N(专门研究院)”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此外,还创办了SMT、LED、专利代理等一批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与此同时,惠州市积极推进国内外知名院校来惠合作办学,成立惠州市高等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合作办学项目深入交流和洽谈;惠州学院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联合研究院和中乌科技园;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与维多利亚大学应用信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中澳通讯技术研发创新中心”。
将设立首家专利运营机构提供精准服务
为提倡发明,鼓励创新,惠州市还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6123件、6363件、1242件,分别增长22%、38.3%、43.1%。去年底惠州市企业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5项,广东专利优秀奖1项。认定国家级优势和示范企业达9家,省级28家。
此外,惠州市还出台《专利权质押融资贴息项目操作规程》,对拥有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科技型企业的质押融资项目贴息资助;制定《惠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30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推进取得重大突破。
在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惠州市还将设立首家专利运营机构,填补惠州市专利运营机构的空白。成立后,该公司将依托科交会丰富的高校科研成果资源,为惠州市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专利运营服务。本报记者游璇钰
新闻推荐
全力以赴高水平夺取“四连冠” 市领导带队督导检查大亚湾仲恺文明创建迎复查工作
本报讯(记者付巨晗)昨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敏率市督导组到大亚湾区、仲恺区就文明创建迎复查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