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科交会今日开幕 为期3天,近300所海内外高校携近万项科研成果参会

惠州日报 2017-06-22 03:16

昨日,工作人员在惠州会展中心主会场进行最后调试。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本报讯 (记者游璇钰)经过精心筹划,一场为高校科研成果和企业“联姻”的创新盛会——— 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今日在惠州会展中心开幕。首届科交会为期3天,将持续到6月24日。

首届科交会由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作为指导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校与企业全方位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首届科交会主题是“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市教委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

80所“985”“211”高校参会

据统计,本次科交会将有近300所海内外高校参会,其中参展高校达到200余所,包括80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此外,还有香港中文大学等3所港澳地区高校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等12所国外高校参加。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和最集中的一次展示和交易,也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中国科研最大 "富矿"——— 高校科技成果的一次相遇”。

据了解,科交会组委会已征集到高校推介成果项目近万项,经筛选后,计划在大会活动现场重点展示项目1500项,重点推介项目近1000项,其中重点发布路演项目100项。近3000家企业已报名参加科交会,还有100多家基金公司也将到科交会现场,为成果转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科交会分“展、论、交”三大板块

科交会活动分为“展、论、交”三大板块,即:展览展示、论坛会议和推介交易,重点围绕智能装备、微电子、大数据与通讯、新材料、海洋科学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精准医疗、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等十大行业领域,设置了交易合作、展览展示、论坛会议、院士报告会等多种交流活动。

据了解,首届科交会将有高校参会代表1600余人参会,包括近20名两院院士出席科交会系列活动,其中9名院士将作“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科交会还邀请到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乔治·斯穆特出席。

为鼓励高校和企业通过科交会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惠州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商定共同设立 “蓝火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全国高校开展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并纳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科研项目。同时协调有关基金公司设立3年内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风投基金,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此外,科交会组委会还将设立 “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大会奖”,对优秀成果项目、优秀成果持有人和企业家以及组织参展参会取得突出成效的高校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新闻推荐

打造永不落幕科交会 网上科交会暨广东惠州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平台昨启动

本报讯(记者张斐)昨日,随着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的开幕,网上科交会暨广东惠州技术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也正式启动。据悉,3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