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用地助推产业园提质增效 大亚湾国土部门围绕主线服务大局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水平

惠州日报 2017-06-25 03:07

有力的国土保障支持大亚湾跨越式发展。

2016年,大亚湾区国土资源分局(以下简称大亚湾国土局)紧紧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重点围绕全区129项“三类”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需求和“项目建设提速年”的要求,以“保资源、促发展、维稳定、惠民生、强队伍”为目标,统筹兼顾,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

存量挖潜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近年来,大亚湾区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特别是注重产业园区土地的存量挖潜,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在开发区评价中都位居前列。根据2016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数据,大亚湾(国家级)开发区位居全国472个开发区第64名,大亚湾(省级)石化产业园区位居全省62个省级开发区第8名(其中石化类第1名)。

在工作中,大亚湾国土部门严把用地准入关,制定工业项目评价体系和 《大亚湾区投资项目评估办法》,在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指标上进行了大幅度提高,并实行安全、环保指标一票否决制度。据统计,2014年以来,大亚湾一票否决53宗项目,涉及投资额约405.98亿元。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换来了蓬勃绿色发展。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企业投资79宗项目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90%,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俱乐部”。

与此同时,严控投资指标关,大幅度提高项目用地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及容积率的下限,防止少用多占、浪费土地资源;同时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供应土地,加强土地批中管理;并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土地批后管理,确保已批建设用地能及时开发建设。

刚性执法维护开发建设秩序

近年来,大亚湾区保持高压态势,将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与农村土地“三乱”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疏堵结合,刚性执法,连续多年未发生大面积占用耕地、大面积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等较大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该区荣获全市2015年度土地执法监察考核一等奖。

据悉,大亚湾每年把该项工作列入区委、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部署周密,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在工作落实中,刚性执法,严格按照“六个该”和“四个一批”的要求,切实做好违法违规用地整治工作;同时全面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对查处整改不力的街道办和部门实行公开约谈、严肃问责;对典型案件落实挂牌督办制度,确保各类违法用地行为查处整改到位。该区2015年、2016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全部进行了立案查处,立案率、查处率、移送率均为100%。

在查处违法违规用地的同时,大亚湾区还切实转变执法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疏堵结合”、齐抓共管的土地执法新机制。一是构建立体执法监察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全方位动态掌握违法用地情况;二是全面落实惠民利民措施,实现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基建设施与市政配套同步、村集体项目引进与招商选资对接,2016年实际解决历史留用地791.26亩,年度任务占比158.25%,以实现“土地增值、项目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夯实基础统筹全面协调发展

在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大亚湾国土局认真抓好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工作,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地籍管理工作方面,全面实施了不动产权登记制度,截止2016年底核发了《不动产权证书》3595份、《不动产权证明书》21591份;规保工作方面,认真落实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全年出具用地预审意见50多份;信息化建设方面,围绕“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完成了数字大亚湾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验收工作,重点加大了框架项目成果在全区的运用推广力度;地灾防治方面,全面落实“十有县”要求,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所有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测人;将10个中高危地灾隐患点治理列入全区2016年民生实事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约1125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治理,尽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图 本报记者张培 通讯员曹志勇

新闻推荐

惠州市首家社区急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成立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张富强刘勇)6月24日,惠州市首家“社区急救知识普及示范基地”在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成立。记者从基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