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要与需求相匹配 创新协作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举行
与会专家在“国际技术转移商业化的瓶颈与解决路径”主题研讨现场交流。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昨日下午,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创新协作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在惠州会展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围绕“国际技术转移商业化的瓶颈与解决路径”和“高校创新体系建立和产学研的创新系统”两大议题,8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关键词 科技转移
研究人员需了解最前沿技术
主持人:大学基础研究如何服务社会?滑铁卢大学在鼓励科技转移方面有什么政策?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肖玲: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老师从助教到副教授到教授,大多按照发表论文数量来评,很少通过专利或开办公司数量来衡量。因此,大学需要做技术转移的人才,而做这个工作的必须有业界经验。
滑铁卢大学的优势学科是VR、量子计算机、车联网、引擎、纳米材料等学科。我们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很多做过带薪实习,很多学生毕业时已有两年工作经验。
主持人:在技术转移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供中国的项目借鉴?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创业发展技术商业化合作处原高级主任MarkVanAllen:我在大学工作期间,专门有两个同事做技术评估,通过与本人及父母交流,加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课内、外课程的知识掌握,并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天赋。中国学校也可以借鉴此方法,加大对学生技术研发的评估。
主持人:做国际化科技转移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美国康奈尔大学GCITC中心负责人林文浩教授:我们的工作就是作为中介帮助企业找技术。实际上,我们不想仅仅做技术转移,而更希望做技术转化。技术转移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估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转化成功。比如,我们花费20万美金转移一个技术,但转化成功后可能带来20亿美金,我们在中间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提供技术、市场开发、风投的支持,通过增值服务和投资来获得收益。
主持人:技术转移有什么困难?怎么才能让企业和高校需求双方互相匹配?
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主席AndySierakowski:在技术转移上最重要的是技术与需求互相匹配。研究人员应该提前和行业接触,了解行业需求,并根据需求研发技术,这样就能很好地进行技术转移。这需要研究人员随时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和市场。
主持人:科技成果转移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MarkVanAllen:在科技转移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意向技术研究最少需要一年时间,研究后形成建议,还需对建议进行1-3年的研究。在推向市场的初期,还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做商业评估,这其中的时间成本不短。科技成果转移环节中,大约需要2-4年时间。关键词 基础研究
跨越基础研究容易遇到瓶颈
主持人:高校的基础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
英国阿斯顿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院院长AslfAhmed:每个大学的研究人员都做基础研究,如果项目周期长又有很多资源并且能够服务社会,我们都有兴趣,我们更看重最终的转化成果。政府会资助我们的研究,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去寻找投资者,只有多做基础研究,才能产生后面的成果。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能源、地球科学、基础设施和社会学院副院长PeterMorris:基础研究非常必要,没有基础研究就不能使科技成果应用于社会,更无法转化成大的项目或科研成果。
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与研究生院院长EngGeeLim:基础研究是关键的,有了基础研究才有应用研究。如果跨越基础研究,则容易遇到瓶颈,许多应用研究无法进行下去时必须回到基础研究。目前,我们有很多基础研究是政府资助的,应用研究则由企业资助。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应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
主持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体系建立最关键元素有哪些?
PeterMorris:大学培养学生,是让其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不单单只要求他们学习知识,更要求他们服务社会,出去以后在更多领域取得成功。
AsifAhmed:在高校创新体系中,即便高校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也有很多人没有勇气去开展研究。因此,我会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研究,这些东西虽然很枯燥,但可以让他们明白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成果。
主持人:高校如何开展产学研?
AsifAhmed:创新精神很重要,高校有很多机制激励人才创新,但制度的制定和更新需要时间,人才需要利用现有政策创新技术成果。因此,人才必须要在产学研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的需求是否匹配需求方的需求,明白供需两方是否对应。高校固然有用,但并不能完全作用于产学研的每一个环节,不能把所有的任务和压力交给学校。关键词 科技创新
大学可以为社会提供人多人才资源
主持人:全球都在提倡科技创新,现代高校研究在科技创新中作用如何?
EngGeeLim:创新和风险相关的,如何确定是风险还是机会,这就需要学业和行业更多的沟通。
AsifAhmed:创新可以把已有的技术修改加强,大学通过培育人,为社会提供很多人才资源,实现科技研发。
PeterMorris:大学提供环境让人们能发现新的东西。要把市场带入到大学来,两者对接起来才能找到很好的合作模式。
英国阿斯顿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所所长顾雨春教授:在科学和工业界之间,创新是两个概念。工业界需要把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告诉科学界。
统筹 本报记者游璇钰采写 本报记者戴 建 邱若蓉
新闻推荐
打造精品力作 传承红色基因 市领导在全市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提出
本报讯(记者潘高耸)2017全市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日前召开,传达落实全国和全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以来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