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科交会交易火爆反响热烈 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企业和高校代表好评如潮
首届科交会场面火爆好评如潮。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亮点
■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456项,签约金额24.87亿元
■1名诺贝尔奖得主、30多位院士,以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00所海内外高校代表齐聚惠州
■举办8场“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十几场项目路演,共有6600多人次“零距离”聆听院士高水平学术报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
■22所“985”“211”工程高校同意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政府搭台当“红娘”,校企“联姻”结硕果。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惠州举行。3天时间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与企业“相亲”,学术界和产业界携手共同呈现了一场科技创新的盛宴。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为首届科交会画下了圆满句号。
首届科交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动,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与中国科研最大“富矿”高校科技成果的一次相遇,为高校成果转化需求和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交易火爆
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
领取签约本的高校、企业代表摩肩接踵,工作人员身边的签约本换了一沓又一沓……这是记者日前在惠州会展中心科交会签约区看到的火爆场景。
据了解,本届科交会组委会征集到高校科技成果约1万项,重点推介展示6600项,安排100个重点项目进行路演,收到企业提出技术需求2500项,让300所国内外高校与3000多家企业通过科交会搭起的“鹊桥”面对面交流、现场对接科技项目,结出丰硕成果。
“这次收获真不少,我们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有两个科研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所以就赶紧过来签约了,签约金额300万元。”记者见到广东谭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标时,他手里拿着2份签约文本,脸上挂满了笑容。“我们将与湖北工业大学在农产品深加工与发酵技术方面进行合作,把梅菜做成低盐的,更加绿色健康。”胡文标说。
与胡文标一样,域鑫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女士也来到科交会现场,寻找技术合作伙伴,解决技术“痛点”。“我们发现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微机械控制系统"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之间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额达6000万元。”吴女士说,签约双方将就“微机械控制系统”进行完善和深化应用,可应用于微创手术、内窥镜等领域,大大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如果开发成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首届科交会上180多所高校与350家企业成功牵手,校企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456项,签约金额24.87亿元。
专家荟萃
院士专场报告会掀起“头脑风暴”
未来,一些可穿戴设备可直接印刷在皮肤上,实现远程健康管理;建设创新型国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人类未来或能体外完成器官再造;未来网络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交会上,许多“高大上”、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不断被抛出。
首届科交会围绕 “跨越产学鸿沟携手创新共赢”主题,设置主论坛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中国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年会等交流活动。交易火爆的同时,丰富多彩的论坛更是擦出创新的火花。
科交会上大咖云集,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宇宙胚胎学之父”乔治·斯穆特教授,30多位院士,以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300所海内外高校代表齐聚惠州。国内外知名高校领导、技术转移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分享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高校技术转移的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掀起了“头脑风暴”,献上了“智慧盛宴”。科交会期间还举办8场“蓝火大讲堂”院士专场报告会、十几场项目路演,共有6600多人次“零距离”聆听院士高水平学术报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另外,乔治·斯穆特在惠州知名企业设立了工作站。
校地合作
22所高校将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
除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也令人瞩目。此次科交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惠州市政府现场签约“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总投资350亿元,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985”“211”工程高校同意入驻。惠州市政府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约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机器人惠城科技园,其中机器人惠城科技园投资160亿元。
据了解,以首届科交会为契机,惠州市将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建设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同时依托中国高校和中国教育数据网运行,通过完善平台和机制,使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随时在网上发布,双方在网上通过视频对接,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据介绍,通过线下线上活动,科交会成功搭建了中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将立足惠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全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反响热烈
“科交会撒下的合作种子定会长成大树”
为期3天的首届科交会已经圆满落幕,而“永不落幕”的科交会还在线上线下进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和高校代表频频点赞本届科交会。
“这次科交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平台,也给了我们很多选择,收获颇丰。”力王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义告诉记者,该公司在科交会上已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了技术成果交易协议。除了上述4所高校,该公司还与四川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功对接,但由于时间紧,还来不及详谈。“我们计划本月27~29日前往四川,分别到这两所高校进行进一步深入对接。”杨小义说,“科交会已经为我们播撒下合作和友谊的种子,我们相信,这些种子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果实。”
“科交会这个平台打造得非常好,给我们产学研合作开辟了一条非常宽敞的道路。作为地方院校,通过参展科交会,很多企业主动上门与我们对接。”惠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兆贵说。
“科交会让惠州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对接全国乃至国际的高端科研成果。”惠州艺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专利代理人任海燕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科交会与高校对接,牵手“科技大咖”,从而研发出新产品;同时希望引入自动化设备,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报记者游璇钰
声音
■惠州市作为东道主,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充分发挥了主场作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热情好客的广大志愿者,充分展示了惠州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
——— 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建聪
■这次科交会成果丰硕,组织有序,水平很高,很务实,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成果。——— 沈阳理工大学原校长贾春德
■首届科交会带来了很多国际前沿的科技成果,很“高大上”,就像一个科技“金矿”,让我们获得了知识和资源。
——— 广东创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乐乐
新闻推荐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对陈紫霞、李洪海等10户住宅业主申报的惠州市惠城区下埔南二街一巷9号一单元住宅楼北面加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