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考核居全省前列 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多管齐下构建国土生态保障机制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门,其核心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2016年,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面对新情况,撸起袖子团结拼搏,全市保有耕地226.79万亩,征收和盘整土地386宗,面积约4万亩;提供建设用地3.4万亩,单位新增建设用地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约12亿元/平方公里;土地收益约120.2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3.29%。今年土地日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与惠州市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不谋而合。围绕这一主题,市国土资源局一方面牢牢抓住守好耕地红线这一使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另一方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上,针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努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严守红线
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稳居全省前列
耕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促进惠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2012~2016年,惠州市每年耕地保护责任考核均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省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省一等奖,2016年获全省三等奖。
2016年,全市耕地实际保有量226.79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195.61万亩,分别超出省下达考核指标5.25%、2.91%,连续十一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动态平衡,通过省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考核。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4.74万亩。2013~2015连续三个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和用地指标奖励。
另外,惠州市按时完成了全市城镇周边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5.99万亩,全市永久基本农田整体上实现了地类有优化,质量有提高,达到了更好地保护耕地的目的。
节约集约
多措并举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
在守好耕地红线的同时,市国土资源局把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夯实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成立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整治行动督查小组,实行每周会商制度,及时研判和解决处置工作中的问题,组织督导组分赴各县(区)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专项整改进度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进一步加快推进并按时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另外,为确保惠州市打赢这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歼灭战”,市国土局将按照全市上下一盘棋,再接再厉,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规划投入到这场持久战中。首先是健全批而未供土地整治行动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工作积极有序推进。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加快土地供应进度。三是建立批而未供土地源头防范机制。四是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按照“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限、查处到位”,有效的制止违法用地、闲置土地行为的发生。
狠抓整治
“一地一策”积极做好闲置土地处置
排查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此,全市迅速建立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整改台账,逐宗分析原因,分门别类制定处置方案。
据悉,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各县(区)将加大已征地信息录入工作进度,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征地率。在大力推进征地工作的前提下,对已批已征土地采取积极手段和灵活有效措施,尽快组织实施供地,提高供地率。
在闲置土地的处置上,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按照“依法分类处置”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区分不同土地闲置情况,分类制订处置措施和盘活利用方案,建立“一地一策”的盘活整改处置方案,明确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限,积极做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本报记者张 培
新闻推荐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本报记者郭亮平摄本报讯(记者卢振侠通讯员国瑞轩)为落实关于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的要求,日前,市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