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全面实行“河长制” 惠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挂图作战,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惠州市大力推进治水工程,水环境生态水平持续提升。图为航拍的市区望江沥整治场景。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今年市两会期间,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将 《关于进一步加大惠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助推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大惠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的议案》等8件议案合并为《关于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议案》,作为大会的议案。
历时5个月,数易其稿,备受关注的《关于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炉。昨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 《关于综合治理水环境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报告》。
记者了解到,《方案》将于近期印发实施。为了保障《方案》落实到位,惠州市今年底前全面实行“河长制”,并实行挂图作战。
现状
全市水环境生态水平持续提升
水是生命的源泉。近年来,惠州市牢固树立治水为民理念,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力推进治水工程。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惠州市还大力开展河涌、湖泊等水环境整治,投入“三个100亿元”整治河涌,并为保护一条江立了一部法。
一系列的硬措施,成就了让人放心的生命之源:全市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稳定优良,西枝江水质良好,6个主要江河段面、14个主要湖库水质均达到功能目标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淡水河、潼湖流域水质持续好转,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市区金山河、青年河等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全市79条镇级河涌整治初见成效,水环境生态水平持续提升。
4月20日召开的第四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会上发布广东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2017年度优秀案例,“惠州水环境生态治理体系”入选政府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亮点
《方案》覆盖全市7县区17部门
《方案》共分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办理期限及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保障措施等七部分。
“全面覆盖是 《方案》最大的亮点。”市环保局局长黄水祥说,《方案》明确的任务中,覆盖了全市7个县区、17个职能部门,覆盖面之广、工作纵深之大在惠州市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没有先例。同时,责任非常明确,《方案》主要措施八个方面,共33项任务,保障措施6项,每项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
记者了解到,《方案》的另一个亮点是目标明确。《方案》的办理时间为5年,分成2017年、2019年、2021年3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水质目标、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标准,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省、市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市自我加压,在水环境质量标准、工作任务目标等方面提高了标准。
措施
今年实现建成区管网全覆盖
硬措施才能实现硬目标。记者留意到,整个《方案》中,水环境治理举措最详细,包括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等,范围覆盖所有水环境治理载体。
《方案》提出,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须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运。同时,逐年下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2017年实现建成区管网全覆盖,2019年完成全市总体管网建设任务的60%,2021年完成全市总体管网建设任务的100%。
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也列出了时间表,2019年底之前所有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要完成升级工作,达到最新的排污标准。
《方案》也提出实施更全面更严格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其中将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列出清单,2017年底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清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保障《方案》落实到位,惠州市2017年底前将全面实行“河长制”。实行挂图作战,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黄水祥说,下来将更加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每年1月份公布上一年度优良水体(I-Ⅲ类)、饮用水水源与城市水体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市政府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各县(区)水环境质量状况。
监督
5年来市人大督办环保类建议105件
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把促进水环境的改善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人大监督的所有抓手,都少不了水环境。
早在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就把全市79条河涌(含27条黑臭水体)、市区14条主要河涌污染整治情况和25条河涌水质情况,纳入常态化工作监督范畴,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性水环境污染整治人大监督工作会议,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和城市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在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市人大常委会就把对水的保护作为一号项目,优先立法保护,制定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也进入立法程序,计划明年颁布实施。
盘点发现,近几年来市人代会大会议案有2个涉及水环境治理,包括关于创建生态村的议案和关于推进清水治污、建设美丽乡村的议案。此外,5年来市人大督办环保类代表建议105件,其中5件建议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的建议。
说起水环境治理,不得不提市人大监督工作品牌之一的“两江一湾”环保行活动。该活动已连续开展13年,主题涉及“西枝江保护水资源”、“小河涌污染”、“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推进水污染治理”等。
建议
治水要和治山相结合
“要治好水,必须要和治山结合起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方案》中加入山体保护相关内容,治山和治水相结合,增加山体保护、桉树林改造等内容,确保水环境综合整治出实效。目前惠州市桉树林改造步伐相对缓慢,建议市政府统筹安排,加快桉树林改造力度。同时,加大畜禽养殖监管力度,划定养殖区,引导规模化养殖,坚决取缔非法散户养殖,严格处罚偷排漏排行为。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水环境综合治理要增强公众参与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治水氛围。要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治水全程考核监督。以实施“河长制”为抓手,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责任制,按照议案办理方案的治理目标倒排工作任务,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水环境的主体责任,并将治理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
同时,在工作机制上,要落实责任制,推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建立“河长”日志,实现精细化管理。本报记者黄晓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林海燕)昨日,农工党惠州学院支部正式成立。副市长、农工党惠州市委会主委陈高燕,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