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车揽辔有同心 ○惠州联话1輶〇 作者:吴定球

东江时报 2017-05-14 23:51

如今丰湖书院的牌坊上刻有清代名士宋湘名句: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丰湖书院无疑是惠州楹联的 “富矿区”。而在丰湖书院众多的山长之中,为书院题写楹联最多的,又当推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少失父母,得其舅父翰林院编修张鼎华悉心栽培,后入读菊坡精舍,是晚清朴学大师陈澧的得意门生。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入翰林,年仅22岁,可谓少年得志。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北洋大臣李鸿章秉承慈禧太后的懿旨与法议和,梁鼎芬愤然上疏,痛陈李“不败而败”,丧权辱国,有“六可杀”之罪,朝野为之震动,军机处上言慈禧称:“不去梁鼎芬,无以安用事大臣之心。”结果梁“被追论妄劾,交部严议,降五级调用”,次年又干脆将其开除公职,罢黜归里。对此,“时论嗟叹,友朋痛惜”,而梁则打算“寂寥十年,读书养气”,以图东山再起。刚好此时张之洞总督两广,器重梁的才名风骨,特聘其为惠州丰湖书院山长。

光绪十二年(1886)三月六日,梁鼎芬坐船“泊惠州府城门外,登岸进院。”(梁鼎芬《丰湖书院日记》)他下车伊始,即为书院撰写了一副门联:

水媚山晖,平湖聚秀;

春华秋实,阆苑储英。

这时候,作者大概想起了晋人陆机 《文赋》中的两句:“石蕴玉而生晖,水怀珠而川媚。”是啊,丰湖书院聚集了惠州十郡的青年俊秀,可谓珠玉缤纷,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也正是因此而发散着诗情缭绕的人文辉光么?古人有云:“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想着自己将要在这座岭南著名的书院主持讲席,为国家育才储英,使命之光荣,责任的重大,让他豪情激荡、踌躇满志。他要在这里重新起航,在教坛施展才华,续写人生的抱负。

这一年,梁鼎芬为丰湖书院办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是创建丰湖书藏,开惠州一代读书新风;第二件是在书院东偏濒湖处筑范孟博祠以祀范滂,南筑书藏设东坡祠以祀苏轼,以东汉范滂和北宋苏轼的文章道德、气节风骨倡导诸生。为此,他为范滂祠撰书了两副楹联,其一云:

气节重东汉;

英灵壮西湖。

梁鼎芬曾经说过,他授业于东塾门下,“于修身之事粗有所得,皆守有耻之教也。”他在此联强调育教人才须首重气节风骨,正是执守其恩师陈澧关于读书人要“行己有耻”的教导,是对丰湖书院悠长文脉和优良学统的继承和发扬。作者提倡什么,其实也透露了他要反对的是什么。很显然,梁鼎芬对于晚清官场的腐败风气和士气之萎靡不振,不仅洞悉其弊,而且深恶痛绝。师范前贤,激浊扬清,实为此联的基本命意,是有着很强指向性的。再看另一联:

寿考不可期,论世知人自千古;

古今岂相远,登车揽辔有同心。

范滂在东汉党人中,是一位风骨铮铮者。据《后汉书·范滂传》介绍:他自幼即有“登车揽辔,澄清天下之志。”范滂因党祸被诛时,“母与之诀曰:得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恨,已得令名,复求寿考,岂可得乎?”相传苏轼少时,其母亲程氏读《范滂传》至此,慨然太息,苏轼因而问道:“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回答说:“吾固不能为滂母耶!”(见《宋史》)联语把这两位伟大母亲的经典话语和她们两位儿子的伟大业绩有机地绾合起来,让读者的思绪在深邃广袤的历史时空中翱翔穿越,感知教育和个人成败以及天下兴亡的因果关系。而作者欲与前贤千古论交之意亦自灼然可见,可谓自许甚高,寄意甚远,“怀抱之豪,不可一世!”是丰湖书院众多联语中的精品。

新闻推荐

保护电力设施保持高压态势用心呵护万家灯火 惠州供电局:对电力设施违法犯罪和盗窃“零容忍”

电力线缆是公共资产,更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电力动脉”。然而有人却贪图小利干起了偷电缆、盗窃电能等违法行当。东时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