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11亿带传统产业技改 惠城将建区域创新示范区

东江时报 2017-05-16 23:49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陈美君 5月12日,惠城区召开全区2017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创新发展会议。东时记者从会上获悉,惠城区将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创新”,致力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区。

1~3月新批外资项目16宗

今年以来,惠城区经济发展实现平稳开局。今年1~3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7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亿元,增长11.3%。此外,83宗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7.2%;20宗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0.2%。

在招商引资方面,惠城区成效明显。今年以来,该区先后组织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深圳、江苏、安徽等地开展定向招商。考察了启迪控股、远洋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通威水产养殖基地、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等项目;洽谈了沃尔核材、深科达智能装备等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意向落户。1~3月新批外资项目16宗,较去年同期增加11宗,实际利用外资2499万美元,增长37.2%;引进内资项目38宗,总投资185.66亿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惠城区也存在项目推进不够快、工业短板依然突出等问题。惠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陈国强称,1~3月全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1.64亿元,同比下降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0.1%,距离市下达目标6.5%相差6.4个百分点。

让工业“短板”变“跳板”

今年是惠城区“项目落地攻坚年”,陈国强称要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83宗重点项目开工50宗、投产24宗,完成投资115.5亿元以上。同时要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商引强企,紧盯北京、香港、深圳等重点地区,坚持一把手带头,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招商。

陈国强称,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推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四个创新”,致力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区。特别是要引导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年内投入技改资金1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技改项目43项。

对如何补工业短板,惠城区委书记林利育称,今后一段时期,惠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转型”,不转型就没出路,要加快推进工业由传统向装备制造转型,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推进纺织服装、照明电器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汽车电气、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特色主导产业,让工业“短板”变“跳板”。

林利育同时强调,惠城区要加快推进服务业由传统向高端服务转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桥东文头岭科创产业聚集区、汝湖机器人产业聚集区、江北总部经济聚集区、桥西文化创意聚集区等特色产业聚集区。

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惠城区要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的发展。”林利育说,要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通过“三旧”改造和盘活闲置楼宇、仓库等“沉睡”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推进江北互联网公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河南岸物联网等项目建设,推动高新科技产业园扩容提质,打造创新发展重要基地。

林利育说,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加快同方科技、读者基地、10亿瓦时锂电池新能源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落户,努力形成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五个90%在企业”的良好态势。

此外,培育集聚创新科技人才,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天鹅计划”,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培育引进创新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科研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创新成果的领军人才,全力服务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推荐

30名残疾人经培训圆就业梦 扶残助残公益活动开展免费培训

不少家长带娃参加义卖,为残疾人捐款。《东江时报》记者黄岸媚摄东江时报讯记者黄岸媚5月21日是全国第27个助残日,当天上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