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试点工作要更好服务社会 □陈永城

惠州日报 2017-05-02 05:51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和预测难度高等特点,且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主要来自发生地城市或城市附近地震。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等指示要求,有效提升惠州市防御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遵循“致力于防震,落脚于减灾”的原则,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实施,为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山水城市构建良好的地震安全环境。

加强地震应急体系建设,修订《惠州市地震应急预案》

一是着力夯实安全基础。一方面是加强地震监测工作,有计划建设地震监测台站,升级改造地震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机制,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水平,确保第一时间掌握震情。另一方面是加强灾害预防工作,先后在市中心城区开展多项震害防御工作,分期在市中心城区开展了200平方公里地震小区划的制定工作,开展了市中心城区震害预测、1990年以前建设的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排查和鉴定、断裂带(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项目。再一方面是加强地震应急体系建设,修订 《惠州市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地震应急避护场所,为市综合应急救援队和专业应急救援队分别配备雷达生命探测仪,提高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埋压人员的搜救效率。此外,在中小学校、社区、机关、企业组织开展避震逃生和自救互救模拟演练,提高广大民众应急避震技能。

二是积极推进成果应用。首先是充分利用各类地震监测台站实时监测到的震情数据,在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发布信息,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让广大民众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降低恐慌情绪,确保社会稳定;尤其是近期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部分中小学校安装预警终端,开展地震预警试点工作。其次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广大民众,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经上级业务部门审核批准,市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第一期)正式向社会公布,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一般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再次是市政府要求要将抗震设防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加以推进,对市中心城区1990年以前建设的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排查和鉴定项目的结果,有关部门在编制《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展“市中心城区震害预测项目”时,要加以科学应用;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安全等级不高的建(构)筑物,要通过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方式,提升抗震防灾能力;特别是对有安全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有计划地进行加固或改造。

积极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入学校、社区

三是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是做好灾前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惠州市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利用“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周”、“企业服务月”等时段,举行现场宣传咨询活动;邀请地震专家通过“惠州学习论坛”和“惠民大讲堂”等平台为市直各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基层党员干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积极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入学校、社区;借助邮政系统网络遍布城乡的优势,开展“平安生活,防范先行”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让防震减灾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同时,进一步健全应对地震灾害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媒体播放或刊载防震减灾知识,发布震情信息,促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增强,提升广大民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作者单位:市地震局)

新闻推荐

随手拍别变成不文明随意拍

今天是“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眼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随手拍”已成为人们记录旅途的常规动作。然而,在大家“随手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