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运动场地遍布城乡 惠城将逐步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5公里体育圈”

惠州日报 2017-05-03 05:46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村里指导村民练习汝湖传统武术龙形拳。

惠城区推进校园足球运动。

汝湖镇文化广场内健身设施完善。

和着节拍轻快舞动,挺直身板从容落拳,青山绿道休闲远足,灯光球场挥汗如雨……如今,随着全民健身的理念不断普及,在惠城区公园广场、小区场所、乡间空地都可以看到群众开展各式各类健身运动的身影。

如何持续推动全民健身行动?记者从《惠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计划》”)获悉,到2020年,全区人均使用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3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5公里体育圈”,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指导

成立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这几年,广场舞在惠城区乡村愈发受欢迎,在汝湖上围村就有上百名群众每晚自发在村里广场练舞。“我们爱跳广场舞,一直想有老师给我们指导一下,让我们的舞跳得好看些。”50多的岁村民华姨将想法告诉给汝湖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

群众的健身指导诉求马上得到落实。4月上旬,在汝湖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的协调下,广场舞公益培训班在上围村委会开班,吸引了近百名上围村及周边村居的舞蹈爱好者参加培训。

记者了解到,此次广场舞公益培训为期2个月,每周四上午有3位舞蹈功力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到上围村授课。此外,汝湖镇文化站还挑选了8位汝湖镇健美操协会资深会员,2人一组每晚轮流到上围村带领跳广场舞,以巩固培训效果。

“汝湖镇探索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就是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更加规范、专业的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社会体育指导员之家”运行以来,建起“体育管理在线”社体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编织“站——— 点——— 队”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网络,全镇建起26个社会体育服务点,组建52支健身队伍,有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63人、体育指导员志愿者50多人,汝湖镇村(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人数也翻倍增长。

为让群众科学健身、快乐运动,惠城区成立了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管理网络。建立健全覆盖村 (社区)体育站点的工作队伍和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站、晨晚练点和青少年俱乐部,以及服务基层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的培训、业务交流、表彰奖励和必要的工作补贴。

体育名片

培育一镇(街)一品牌和一村(居)一特色

根据《计划》,到2020年,惠城区各镇(街道)将有独立的体育工作站,并培育各自的体育名片,逐步形成“一镇(街)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良好发展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计划每个街道建有1个健身小广场(公园),每个镇建有1个全民健身广场,每个行政村 (社区)建有1个健身点。“优先安排美丽乡村试点村、名镇名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区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计划以打造黄沙洞户外运动营地为试点,完善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和户外运动设施,积极发展休闲体育文化。

其中,农村体育以镇为重点,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公共体育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处以上体育健身场地、1个体育健身指导站(点)、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支体育健身团队、1项体育特色健身项目。建设和发挥好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为农民体育健身服务。

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着力改善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1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个体育俱乐部、1个体育健身指导站、1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1批体育健身团队、1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程理均

新闻推荐

212个工作小组监督全覆盖 区纪委三管齐下为换届选举保驾护航

本报讯(记者郑国瑞谢菁菁)组织编印1500册警示教育读本,发放给全区212个村(社区);从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抽调848名工作人员,每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