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猪骨刺出化脓性脑膜炎 医生:处理加工猪肉时应戴手套保护避免感染
市民在处理加工猪肉时应戴手套保护避免受伤感染。
一根猪骨可卤成浓油赤酱的酱骨架,可文火慢熬成解馋的猪骨浓汤,也可成为引发大病的罪魁祸首。近日,深圳一名小伙右手拇指被一根普通猪骨刺伤,竟出现头痛、高烧等症状,后被确诊为猪链球菌化脓性脑膜炎。据医生介绍,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可导致脑膜炎、心内膜炎、肺炎等严重疾病,少部分病人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死率极高。那么,该如何防治这种传染病呢?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还有哪些,该如何防治?
被猪骨轻刺后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
据媒体报道,该名小伙子是猪肉摊的销售人员。不久前,他像往常一样为顾客挑肉、称重、剁骨、包装。突然,他感到一阵刺痛,原来一小段断骨浅浅地刺入了右手拇指。小伙子发现伤口小,出血不多,于是用自来水冲洗一番后,继续忙碌起来。
他万万没料到,这不起眼的小伤口,竟险些要了自己的命。两天后,小伙子开始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体温最高达39.5℃。在一家私人诊所,他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两天后,小伙子发热加重,头痛加剧,精神不振,再次就诊,但情况并未好转。3天后,小伙子高热持续,头痛剧烈,恶心呕吐,家人赶紧把他送到深圳一家医院。据他的主治医生介绍,患者当时颈部强直,右手拇指约3毫米的伤口已结痂,但局部触痛。后经检验,被确诊为猪链球菌化脓性脑膜炎。
猪链球菌可由开放性伤口传播,症状多为高热
猪链球菌如何从猪传染到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后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预防?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徐惠敏介绍,猪链球菌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可由开放性伤口传播、经口传播或经呼吸道传播。猪链球菌侵入人体到发病一般4小时到7天。临床症状多为高热,伴有身体不适、头痛、身痛、关节痛。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很快出现休克。
徐惠敏提醒市民,在处理、加工猪肉时应戴手套保护,避免感染,如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狂犬病也是人畜共患疾病,需特别注意
除了猪链球菌,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还有哪些?该如何防治?徐惠敏表示,就该院情况来看,感染猪链球菌的患者不常见,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除了猪链球菌,大家还需注意的是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感染后潜伏期长短不一,早期易被误诊,而该病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几近100%。”因此,市民应加强防治措施。
对于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徐惠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管理传染源。对必须饲养的猎犬、警犬、实验用犬以及日益增多的宠物犬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登记,并做好预防接种。
二是正确处理伤口。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擦拭。四周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三是预防接种。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知 多 点
如何接种狂犬病疫苗
预防接种主要包括暴露后免疫接种和暴露前预防接种。暴露后是否进行预防注射取决于暴露级别。
Ⅰ级暴露:指接触喂养动物或完整无损的皮肤被动物舔触。这种情况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Ⅱ级暴露:指裸露皮肤被动物轻咬或擦伤、抓伤,但无出血。该情况应立即接种疫苗。
Ⅲ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伤、抓伤或黏膜被唾液污染。该情况除立即接种疫苗外,还需接种狂犬病免疫丙种球蛋白。
暴露前预防接种适用于经常接触食肉类兽类的人员,对未咬伤的健康者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针,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费 燕通讯员郑海燕
新闻推荐
志愿者上街监督“不文明” 惠州市22日起开展文明监督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记者傅晨雨)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为切实做好迎接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参与文明监督作用,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