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黄海蛟散文选集》 古文,像他这样学习 □李硕洪

惠州日报 2017-05-06 05:39

《黄海蛟散文选集》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作为第一批读者,我很认真地细读了三遍,收获很大。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黄海蛟先生阅读和写作古体散文的诀窍。

黄海蛟先生已是年臻九十的惠州市著名作家。在惠州,他格律诗词的造诣为大家所敬佩;他的古体散文写作同样炉火纯青。这次他的散文选集分为“风光·情蕴、人事·逸思、随笔·雅趣、承传·胆识”四大章节来归纳,其中古体散文“风光·情蕴”和“随笔·雅趣”更能体现他的古体散文写作根底。

古体散文与现代散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读黄海蛟先生散文集中悟会:古体散文就是以古汉语为基础、利用汉语的平仄和对偶等修辞技巧,使文章简洁精炼、以少胜多、具有声音节奏韵律之美。读他的“风光·情蕴”这一章节,你在欣赏他的《挂榜阁序》、《高榜山记》、《高榜山赞》和 《丰渚园赋并序》、《丰渚园记》、《惠州西湖赋》、《合江楼赋》等篇章,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黄海蛟先生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即教给人阅读和写作古文的诀窍。结合他的散文,我归纳有这么几点:

一、兴趣化追求,迸发赖蓄积。他根据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过程,认为“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需要影响。”由兴趣化为自觉的追求,使他找到了努力方向:“坚持文以载道,文以情发,文以气行,文以秀胜。” 他不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后天的作用是强大的。而要蓄积知识力量,必须下苦功,只有“不懈地学习,不断地积蓄,逐步提高学问和观察社会的能力”才会下笔如有神。

二、一得须会意,深悟在探析。他对一些人只取陶渊明 “读书,不求甚解”而没有把下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结合起来领会,颇有微词。他要求“读其书,会其意,见其情,思其人,觇其素养”,才能“一得不仅要得字得词得句,更重要的是得意得情得法”。这是很有见地的读书法。他很赞赏苏东坡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名句。深悟在探析,就要在读和写中,反复揣摩处理好“看与诵,眼与手,思与问,古与今,字与词和句三者,博览与专研,知与行的关系。”他学习《吊古战场文》和《刑赏忠厚之至论》等名篇的长段感悟,便是最好的注脚。

三、文章贵造势,构思应标新。海蛟先生深有体会地说:“散文写作贵在善于造势。势造得好,就能把读者引入文中,即人们常说的"引人入胜",觉得非读下去不可。”他的《高榜山记》开头:“巍巍高峰,滔滔云海;鸿雁横飞,苍鹰搏击;聚乾坤之灵气,傍日月之光辉;立鹅城之屏障,俯四野之苍茫;此为高榜山之形胜也。”大处着墨,高屋建瓴,云蒸霞蔚,气象峥嵘!郑板桥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海蛟先生深得写作中三昧。读他的《挂榜阁序》、《高榜山记》、《高榜山赞》,只要你对比细品,虽同写高榜山,却各有其趣。这令人感悟到,面对佳景,作者一定要有标新的构思,才能呈现出其万千气象。

四、语言求精粹,措辞重优美。海蛟先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精神,对词语精益求精,使他的散文古雅而生动。如写挂榜阁:“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廊腰缦回,窗棂明净,檐裙饰彩,扉户文朱,红楹高脊,璀璨琳琅。”在《高榜山赞》中善用动词:“共乘画舫以遨游,出平湖,过菱鳄,凌碧浪,望烟岚,登紫薇,眺榜山,忆陶渊明之逸趣,抒小学子之吟怀……”不仅描写出一幅灵动的画卷,而且读来朗朗上口。这是数十年在语言上下苦功夫的一个缩影。反复诵读他的散文,你能深切感受到他用词和构思的匠心独运!

新闻推荐

遭遇骗婚怎么办? 律师解惑

律师:我表妹在惠州的一家公司打工,碰到了一个追求者。那个男人比我表妹大10岁左右,追求我表妹的时候挺舍得花钱。他自称家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