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补课孩子出现考试焦虑症

惠州日报 2017-05-10 05:27

小刘在惠州市一所高中上一年级,数理化成绩较差,父母很着急,于是花钱为他报补习班,逼着他学习。最后,小刘的成绩不但不见提升,反而学习热情急剧下降,还患上考试焦虑症。

案例:补课了还考不好,越考越焦虑

小刘对数理化感到头痛,父母认为,从高中开始就要严抓数理化成绩。因此,高一一放暑假,父母便请了广州的老师给小刘补习,小刘要专程住到广州去补课。小刘对补课并没有很上心,整个暑假下来,他的数理化成绩还是跟不上。

父母感到很奇怪:“怎么补课了还是考不好?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再给你请辅导老师。”父母越是逼得紧,小刘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每到考试,他便会感觉心慌、胸闷。面对试题,一方面是不会做,另一方面是怕考砸了被父母责骂,每次考试途中,小刘都焦虑得要上厕所。

后来,父母意识到了小刘的焦虑,将小刘带到位于市区菱湖二路17号惠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睡眠心理科门诊。接诊专家黄群明主任医师详细了解了小刘的情况,并给其做心理CT、智力评估等检测后,发现小刘智力正常,但心理方面存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睡眠节律改变等,综合考虑后诊断为考试焦虑症。

建议:多跟孩子沟通,不要过于看重成绩

黄群明在诊疗过程中,首先查找出现上述心理症状的原因。经与小刘密切沟通,发现小刘没有学习欲望,在家为了应付家长,在房间拿本书做样子,实际偷偷在玩手机,在学校宿舍晚上经常玩手机到凌晨2~3点,白天打瞌睡。父母不了解真实情况,认为他还在认真学习,只是学习能力差,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找了补课老师为他认真补课,结果事与愿违。

黄群明建议家长应与小刘保持密切沟通,不能总是叫小孩去补课,逼迫他读书,使他痛苦不堪。黄群明对小刘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疗,建议小刘要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法,并且要增加体育活动及劳动。经与小刘充分沟通,小刘表示愿意尝试做暑期工体验生活。经亲朋介绍,小刘找到一间工厂做流水线工作,每天上班及加班10个小时以上。坚持做工两周小刘体会到,只有读好书,才有较轻松的工作。从此,小刘保持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执行时间管理计划,包括休息、学习、娱乐、运动、自由支配时间安排等内容,慢慢地成绩好了起来。

黄群明给天下父母一些建议: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谨防孩子学坏,避免产生不良嗜好;要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过于强调成绩;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或与孩子难以沟通时,要主动找心理专家沟通。

专家档案

黄群明,主任医师。现任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防治科主任,惠州市医学会心理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从事心理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心理障碍防治,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各种应激障碍的咨询和治疗。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胡伟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中的“两个走在前列”,是“两个率先”的延续和深化,指明了广东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两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