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宗项目集中签约 高端产业项目成重头戏 大亚湾区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投资说明会举行

惠州日报 2017-05-10 05:25

气势恢宏的惠州港。 资料图片

初夏的大亚湾畔,海潮涌动,商机无限。昨日,大亚湾华润培训中心(华润大学)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大亚湾区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暨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投资说明会在这里进行。按照石化产业招商图谱和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规划,涵盖工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创新平台,投资总额超过122亿元的34宗新项目正式牵手大亚湾。

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助力企业腾飞

签约仪式上,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达15亿元的第三期项目签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家大亚湾本地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在二期项目尚未全部投产的情况下,就正式签约三期项目,投资约15亿元,产品涵盖移动通讯终端系统、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预计建成达产后,年增加手机整机产能3500万台,年增加产值13亿元,年纳税额约2亿元,创造3000~5000个就业岗位;至2021年可实现手机年发货量破亿台。

“光弘以深圳"东进战略"、惠州市"海绵行动"以及大亚湾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契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光弘科技董事长唐建兴介绍,在将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回大亚湾的同时,该公司在2016年投入了2亿元进行自动化改造,未来5年将继续加大投入,届时可实现公司自动化覆盖率70%,迈入工业4.0的初级阶段,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批量定制制造。

记者从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获悉,参加签约的产业项目共34宗,总投资额约122.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2宗,投资额94.44亿元;商贸流通项目4宗,投资额9.35亿元;文化旅游项目1宗,投资额5.75亿元;创新平台项目7宗,投资额12.8亿元。工业项目涵盖生物工程、智能制造、防水科技、纳米材料等高端产业,成为该批新签项目的“重头戏”。其中,福达模塑智能制造管控系统项目由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高福荣做技术团队带头人,对注塑智能控制器、模塑集成智能系统等产品进行研发及产业化;成松科技加速器项目则是防水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领域为主的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可容纳相关企业约60家。

招商图谱引来全球领先化工巨子增资布局

按照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大亚湾区针对东部石化区土地资源减少,安全环保标准提升,不断侧重“高精尖”新材料、医药科技、绿色化工发展,围绕完善石化产业配套,全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园区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在西部大亚湾与深圳坪山接壤片区,建设“1+N”创新产业集聚区,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和创新辐射,打造全市落实“海绵行动”首个产业对接平台,成为全面对标深圳的“桥头堡”。

按照谋定的方向,大亚湾早早布局招商选资工作,制定完善招商图谱,精准招商,筛选引进效益最佳、资源最优的项目。德国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巨子,早早跟随中海壳牌进驻大亚湾。在今年和大亚湾区委、区管委会负责人的一次工作会晤上,一张图纸吸引了德国巴斯夫全球高级副总裁莫立森博士的注意。

在招商图谱上,大亚湾石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行业布局脉络清晰。“原来我们要发展的产品,在大亚湾的招商图谱上早有布局!”莫立森博士欣喜地在图谱中发现,该公司未来的布局和大亚湾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当即拍板将新项目纳入大亚湾。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巴斯夫造纸化学品(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霍夫曼坦言,大亚湾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齐全的产业配套和政府高效、贴心的服务,更加增强了巴斯夫在大亚湾加大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此次该公司新增总投资2.6亿元,扩大丁苯胶乳的生产销售规模,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将由现在的10万吨/年提升到20万吨/年,预计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年纳税约7千多万元,同时填补石化区丙烯酸胶乳生产的空白,助力大亚湾石化区的规划和发展。

巴斯夫是大亚湾完善招商图谱实现精准招商的经典案例之一。据了解,近年来大亚湾区更新优化的石化产业招商图谱和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规划为指引,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对接石化产业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排头兵,有针对性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重点引进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高度、高速聚集创新要素,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

“1+4+N”现代产业新体系提速升级发展

“大亚湾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可以提供充足的石油化工原料,码头和基础设施齐全,很多产品很适合就地转化为高价产品。”“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石化园区之一,大亚湾石化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价值的石化原料和健全的码头等公用配套设施,非常适合相关企业集聚的园区化发展,同时也为海外归来的专家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大亚湾近年来的发展印证了刘科的观点。近年来,该区按照不断更新优化的石化产业招商图谱积极对接石化产业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排头兵,有针对性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吸引石化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截至2017年3月已落户大亚湾石化区的项目共计79宗,总投资1678亿元。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亚湾基本形成以石化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等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为主导产业的“1+4”产业体系。近年来,石化区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到今年底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200万吨和220万吨,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一;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亚洲最大的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项目、全省吞吐能力最强的公用煤炭码头项目今年建成;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该区将规划建设惠州大亚湾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项目和惠州实施“海绵行动”的桥头堡项目;创新要素不断集聚,高端项目不断落户,“1+4+N”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加快成型。

优化营商环境优质企业纷至沓来

提及大亚湾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政务服务理念,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温维佳不禁为大亚湾点赞。2016年,他为了洽谈一个项目落地,带着实验室团队第一次来到大亚湾。正当他们为当时的大亚湾科创园配套担忧和质疑时,大亚湾用高效的政府服务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证明了这种担忧完全多余——— 温维佳的团队在一天之内就基本办好公司落地的各项事宜。

“这里有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及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我们有充分信心将过去20年来在纳米及功能结构材料上的技术积累在这里转换为生产力,将公司建设成为一个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技术孵化直通车平台。”温维佳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铿锵有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一环,大亚湾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创新发展新理念,必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企业和高端人才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热土,成为新产业新业态集聚的智慧湾区。

项目不但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近年来,大亚湾区招商部门先后修改完善了《工业项目投资协议》,建立了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其中在筹建项目管理系统和在谈项目管理系统已试用。实行“挂图作战”,推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模式。建立起项目建设工作微信群,实行 “每周一通报、问题即时报”,结合区领导现场办公会,对区在筹建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时发现、即时解决,力促项目按期建设。对重大项目如惠炼二期专门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联席会议,通报项目建设进展,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大亚湾区领导奔赴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北京、上海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商引商,带动产业集聚。发挥石化产业项目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吸引石化上下游企业入驻,通过这种以商引商的招商模式,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为此,大亚湾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据统计,今年1~4月,大亚湾区招商选资累计签约项目59宗,涉及投资额234.25亿元,协议投资金额234.25亿元。

新闻推荐

惠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成立 惠州两新党工委非公党建工作推进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潘高耸通讯员杨欣慧胡伟光)惠州市两新党工委非公党建工作推进会暨惠州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成立大会日前召开,深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