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科教特色学校刮“科普旋风” 年内开展21场“老科学家进校园”、8场科普大篷车进乡村少年宫活动
“小发明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科技小发明。
惠城区有区级以上科学教育特色学校32所,其中省级3所、市级2所。这些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型人才起到了科普探索、实践、创新与示范作用。
当前,惠城区校园里刮起“科普旋风”,科技文化节、科普宣传、科普园地打造、科普知识手册发放等活动陆续开展。记者从区科协了解到,今年,惠城区将有21场“老科学家进校园”活动、8场科普大篷车进乡村少年宫活动以及学习传承中草医药科普活动。
东江小学举办科技节
现场观摩创新发明项目,亲自创作8米长的科幻画卷,在小小科学家体验区内探索科技奥秘,参与各类创新科技闯关赛,还可以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心算口算能力、诗词朗诵能力等……上周四,作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惠州东江小学全校师生过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科技节,“科技旋风”席卷全校。
“将投影组件设置在练习桌纸张上方,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投影字体的大小来开展书法练习。”在活动现场,五年级学生朱炫吏正在为同学们介绍自己和伙伴的科技小发明——— “中华好字画摹学装置”,该作品不仅已经申请了专利,还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科技活动很好玩,我要集齐活动的印章,体验每一个好玩的科技节目。我也会参与到其中去,下午就去参加诗词朗诵会。”六年级学生李梓渝认真聆听完朱炫吏的简介,在闯关卡上盖上完成活动的印章。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推广重在实践。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实践一个科技项目,让孩子在科技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思维。”东江小学校长蔡雨蒹告诉记者。
将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
惠城区科协主席李金治介绍,近年来,惠城区科协努力推动青少年科普,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普进校园、社区等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科普活动内容,提升了青少年科学素质。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惠城区青少年参加各级科技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仅2016年以来,惠城区青少年获全国和国际大赛奖就有9人、省赛奖65人、市和区奖1107人。
同时,该区把公益科普从城市延伸到乡镇、农村学校,推进科普教育均衡发展。从去年起,惠城区先后组织科普进校园活动60多场。其中,老科学家、区青少年科普宣讲团进学校(乡村少年宫)科普报告43场。老科学家的科普报告内容丰富,有防灾减灾、航天能源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免疫与健康、国防科技等。还有21场机器人科普、3D打印、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惠城区提出的“一三六”发展战略中的打造环东江大健康产业带,今年,惠城区将向青少年普及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惠城区在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演达中学建成了惠州市首个学校 “中草药科普园”,今年还将继续组织中医、中药师进校园作中医药科普报告,同时开展相应的科普活动。
此外,惠城区还将成立科技辅导员协会,开展高校科普志愿者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活动。
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李彦青
新闻推荐
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加。本报记者张斐通讯员刘勇摄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刘勇)昨日,由市卫计局、盐务局主办,市疾控中心、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