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里手是这样炼成的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惠州日报 2017-05-22 04:50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林小兵。

▲在美国深造。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大楼。

核心提示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专业评选。

主办方够 “大腕”: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市医师协会联合主办。

参选条件够挑剔:须为惠州地区各级各类医院提供五年以上的临床服务,年龄在44周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临床、科研成果突出,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有良好的患者口碑,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评选结果够权威:最终结果由市医师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及惠州医学界权威学者、媒体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公众投票、专家评议产生。

这是一位享誉业界的产科专家。

临床、科研成果够突出:他于省内率先引进美国产科新模式,提倡母乳喂养及自然分娩,在惠州创办了全国首家“中美产科培训基地”,在中美两国产生深远影响;他主持的市级科研立项“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研究”,及省级立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均已经顺利结题;他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著作多篇……

职业精神够崇高:17年坚守临床一线,他用自己的坚守与无悔,换回数千个生命的鲜活健康;他带领医院产科成为市重点专科,全市分娩量最高,专科影响力享誉海内外。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却是一脸云淡风轻。

患者口碑够馨香:广州、茂名、江门,甚至南昌、株洲、香港……每一年,如是从外地慕 “林小兵”之名而来的患者不计其数。之所以如此,皆因为听闻“林小兵医生德艺双馨!”

当专业评选,遇到业界专家,林小兵获评惠州市“最美青年医师”,是水到渠成,更是众望所归。喜讯传来,人们无不为之雀跃,但在欣喜之余,人们也不禁好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养成模式”,能成就这样一位“最美青年医师”?怀揣这种好奇,记者于日前走近林小兵,走进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最美青年医师林小兵

因为乐意,所以无悔

经过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惠州市“最美青年医师”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答案,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林小兵,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惠州最美青年医师”荣誉称号。

得知这一结果,许多业界人士纷纷赞言:“林小兵能获评,说明这个评选活动真的是公正公平的。”言谈之中,充满了对林小兵的认可。

林小兵却表现淡然。他说,自己只是守了一名医生的本分,这份荣誉属于自己,更属于医院,“没有医院搭建的宽广成长平台,也就没有我的这份荣誉!”

一份踏实勤奋的坚守

在惠州的产科界,提及“林小兵”的大名,没有几人不知。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份熟知,由一次又一次力排众议的“创新”,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证明,沉淀而成。

作为最早倡导自然分娩的 “先行者”,林小兵充分借鉴在美国学习的先进经验,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带领产科,于省内率先引进了美国产科新模式,积极推广“促进自然分娩适宜技术”。由于他的促成和带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在促进自然分娩方面成绩优异,产科质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2013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美国太平洋医疗中心将国内首个“中美产科培训基地”落户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每年在这里举办全国性的产科培训班。

“一直以来,自然分娩因为陪产时间长、风险大,很多医院和产妇都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剖宫产。”林小兵说,在国外分娩就是自然现象,产房就如同家庭一般温馨。但过去在中国,产房就像手术室,医生进出都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限制了分娩的自然化和人性化发展。

看似只是倡导自然分娩,实则扭转业界及社会的医疗观念,林小兵身处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中,各种压力,不言而喻。在他看来,却是稀松平常;为了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再多的压力都不值一提。

据悉,起于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推及全省,惠及全国,促进自然分娩项目的推广,为全市乃至全国逐步开展规范化的导乐分娩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减轻产妇分娩痛苦,保障母婴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只是林小兵从医“创新”路上的一个缩影。翻开林小兵的履历表,会发现“最早”“率先”等字眼,点缀在林小兵的成长路径中,夯实了他在妇科内分泌、不孕症治疗,产科头位难产、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等治疗中的精湛医术,收获了业界的交口称赞,和产妇、患者的慕名而来。

一个锻炼提升的平台

事实上,荣获“惠州最美青年医师”荣誉称号,无论是对林小兵来说,还是对他身边的同事、朋友来说,都不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已是市“青年岗位能手”的获得者,多次获得惠城区卫生系统“年终评比优秀奖”。

面对这些荣誉,林小兵直言:自己的些微成绩,离不开医院的倾力培养,“这些荣誉属于我,更属于医院。”

林小兵告诉记者,每年医院都会接收基层医院或外院转诊的危重病人数百例,为其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此外,医院会经常邀请业界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让我成长很多。”

说起林小兵的成长路,就不得不提这样一组年份数据:2007年,曾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进修;2010年,曾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修不孕不育专业;2008年,曾到德国访问学习医学管理方面先进的模式、制度;2011年,曾到美国加州三藩市学习产科业务……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林小兵在专业领域上孜孜追求的真实写照,更是医院不遗余力培养人才的有力说明。

在这些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学习、进修中,林小兵的专业水平也有了突破性的长进:2009年,他主持市级科研立项“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研究”;2009年,他主持省级立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著作多篇。如:《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结局的影响》、《血铅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宫角妊娠15例临床分析》、《高危妊娠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后出血相关性研究》……

但面对这些肯定和赞誉,林小兵却从来只字不提。“产科发展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着这样质朴的想法,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的林小兵着重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毫无保留地带领产科团队共同成长。

钟医生说,很多看过林医生接诊的人,都会忍不住的问他是不是在给熟人看病,因为他对患者真的太有耐心了。正因为这份耐心,兵哥赢得每一位患者的信任,“其实不仅是面对患者,兵哥对同事也一样,即便是我们犯了错,他也都会耐心的指正,从不会横加指责。”

“我们科的很多医生,都是兵哥手把手带出来的,对我们而言,他是领导,更是老师和兄长,他谦和的从业态度,他认真的敬业精神,和他崇高的医德品格,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钟医生感言。

一句发自肺腑的告白

2000年,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林小兵来到了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如今已有17年。

17年中,他带领医院产科、妇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科成为惠州市重点专科,全市分娩量最高,拥有走高端化、精品化的高档次产科VIP病房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齐全,环境舒适优美,在惠州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尤其是产科在抢救危重孕产妇、高危妊娠的监测以及处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抢救过多例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心衰、产后出血等危重病人。

都说行医之路,遍布艰辛。从一枚医疗界“新丁”,到备受业界人士认可的“行家里手”,掩藏在一路创新一路歌中的,是可想而知的辛酸。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没想过怕辛苦。”林小兵坦言,相对其他科室而言,产科对医生素质的要求更高,“因为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要求医生必须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果决的判断能力,和高度戒备的警醒能力。无论何时,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是否后悔最初的选择?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林小兵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用朴实语言告白:“17年里,每一次的抢救都刻骨铭心,每一次迎接新生命都让我激动万分,这些都是我人生最珍贵的财富。”言语之中,已有答案。

不善谈、不多言,遇到急危重症抢救室,林小兵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有他在,就是母婴安全和手术成功的信心保障,而林小兵让同事们折服的不仅有他的医术,更有他崇高无私的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有一次,一位产妇在外院分娩时出现了大出血的危急情况。转到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时,病情非常急危,包括产妇家属在内都以为要切除子宫。看到产妇求助的眼神,保住子宫对一个女人来说有多重要,林小兵对产妇承诺,一定会尽全力保住子宫。经过积极抢救,那名产妇最终保住了子宫。而为了确保该产妇术后无恙,他一直通宵守着产妇,天明又立即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中。

当产妇家属要写封感谢信致谢时,林小兵直言不用,说只要产妇健康,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在科里大家都习惯叫他 “兵哥”,与林小兵共事十年的主治医师钟致向和记者谈到,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这样的案例。钟医生回忆,印象中,兵哥总是随叫随到,遇到抢救病人,哪怕是暴风骤雨、哪怕是凌晨夜半,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记得还在南坛院区的时候,一次医院在八中举办运动会。正在参加比赛的林医生听闻有紧急抢救就急忙赶过来。那时他自己没有车,出租车也很难打到,他就一路跑了过来。等他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浑身湿透,但他跨进科室第一句话,就是问产妇怎么样了。”

采访中,一位护士不经意的介绍,让记者倍为感动。有一次,兵哥在连续值班后感冒了。同事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也让他不要再值夜班了,他却不肯。“他说,科室人手本来就紧缺,他要是休息了,就又少了一个人值夜班。”其实作为三线医生,他是不需要守在科室值班的,但为了减轻同事们的负担,他都是主动要求值班。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林小兵用他的低调务实、他的恪守职责,以及他的无私奉献,以一言一行扎扎实实地践行了最初入行时“救死扶伤”的誓言。作为医务人员中的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医术、医德上都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也以多年来保持不变的优良作风和实际行动践行了他最初的入党誓言。

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名从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成长起来的杰出青年医生,林小兵的“养成记”,折射出该院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紧紧围绕创建“三甲”妇幼保健院的人才配备标准,始终坚持“人才兴院”的方针,立足长远,着力解决“后继有人”的问题,每年投入大量经费促进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培养,构建出院内培养和院外培养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熔炼了一批高素质、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增加新生代力量

形成完整的职业规划

20多名本科生、4个硕士生……近段时间,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又增添了许多新面孔。这些像当初的林小兵一样的“新兵蛋子”,怀揣着远大的志向而来,希望在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这片梦想的热土上,展翅翱翔。

“这群年轻人对未来踌躇满志,充满激情,但对自身的职业方向和规划未必清晰。”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院长许汉标说,为让这些年轻的医务人员尽快成才,免走弯路,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培养计划,搭建起人人机会平等、竞争择优的医学人才成长平台。

在这套计划表中记者看到,医院针对新招聘的医生、护士,严格实施轮训制度,具体到细节,从岗前培训、到学科培养,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提升,无不详细铺排,以及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职务的医务人员,确定了不同的培养重点,再佐以目标考核、不定期抽查等,为新进毕业生指明发展的方向,解构具体落实的步骤与举措。同时,医院还注重资深医务人员对年轻医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传播先进经验,帮助这些新进医务人员快速成长。

培养中青年

人才深入开展继续教育

鼓励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和博士生,医院承担全部费用,毕业后还有相应奖励……这是日前记者在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了解到的情况。

据许汉标院长介绍,医院针对现有团队,以深入开展继续教育的方式,实施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医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积极支持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参加各科在职培训和攻读学历的学习,并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学习。

如定期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培训期内优先选送到国内著名医院集中培养;每年请国内大学或医院的专家集中进行业务、管理、人文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补助课题经费,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培训模式,让这批人才迅速成长为科室骨干、后备学科带头人、医学专家、名医。

同时,为加强中层人才梯队建设,医院还采取学术讲座、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搭建青年医务人员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通过积极选拔和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对领军人才进行特殊培养,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学术骨干普遍培养,重点培养和普通提高相结合,建立起一支有实力的学术梯队,一批在省内学术界有影响的中青年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医院儿科主任文秀敏、新生儿科主任龙艳明、产科主任蔡敏、产科知名专家邢顺莲、江北儿科主任覃立刚、妇科青年专家颜艳和郭碧辉等都是通过这些平台挖掘培养起来的。

引进高素质人才

多管齐下筑“巢”引凤来

“做医生,要成才起码要三五年的时间,能够做到独当一面则需要10—15年。这个周期太漫长,完全靠自己培养,难以满足医院发展需要。”许汉标表示,针对这一现状,该院实施外面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手抓”的策略,在内部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解决短期内学科建设不足的问题。

据悉,为筑“巢”引凤,医院努力建设一个让高精尖人才充分发挥的平台,先后制定了引进人才继续教育、住房、子女入学、薪酬的有关规定,努力做到限制最少、政策最优,尽快形成有利于人才集聚的环境。

“仅以近两年为例,我们引进了高级职称医师16人,这些人才为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许汉标介绍。

据悉,作为一家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为市民提供了从婚前检查到产前诊断、从孕期保健到产时分娩、从产后恢复到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从儿童保健到青春期保健、从女性健康到妇女保健等等 “全生命周期”的保健服务。但很多人对医院的保健服务并不了解,以口腔保健为例,许多近在咫尺的患者,都不清楚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有该项保健服务。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医院引进了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琳。在她的带领下,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接诊量实现了50%-60%的增长,学科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为使小儿外科得到更好的发展,医院从哈尔滨引进了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薛彦生。作为惠州市小儿外科领域里第一个具有小儿外科硕士学历的青年专家,薛主任精湛的小儿微创手术,得到了患者和同行专家们的高度称赞。

如是案例还有很多。产科引进了主任医师刘巧英、副主任医师李洁,生殖医学中心引进了副主任医师高郁森博士,人才的带动效应使各科室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会带动一个学科建设。”许汉标称,随着江北和上排院区的扩建,还将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准分子激光系统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白癜风更易治愈

医生与护士们在交流工作心得。患者在接受308准分子检查。本组图片均为本报采集惠州173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易多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