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进海岸线海岛整治修复 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公示

惠州日报 2017-05-22 04:46

考洲洋鸟瞰。 资料图片

到2020年,沿海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日前,《惠州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示。《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力争进入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发展第一梯队,建设“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蔚蓝都市”。

污染防治

入海河流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采取清淤清污、净化水体和走廊型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重点实施吉隆河生态治理工程,逐步提高入海河流水环境质量。”《规划》提出,实施入海河口综合整治工程,逐步恢复入海河口生态功能和河口岸线亲水功能。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尽快列出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清单,到2020年,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采取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加强污泥处理处置、促进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有效降低城镇污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沿海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规划》提出,到2020年,惠州市逐步建立推广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严格限制排污许可证的增发,完善入海排污权交易制度。

生态修复

2020年前完成考洲洋红树林建设66.7公顷

“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将重点推进海岸线、海岛、湿地整治修复,不断提升海洋环境质量。

“加快打造大亚湾红树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完善提升已建绿化景观效果,完成红树林种植9.1公顷,建设重要景观节点广场和服务,科普展厅等建筑,使之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提出,至2020年前,重点实施考洲洋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完成考洲洋红树林建设面积66.7公顷的建设目标,实现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产作业区、科普体验区、旅游配套区以及现状居民生活区等六大功能区协调发展。

此外,还将加强小桂湾、霞涌、稔山、巽寮生活岸线和平海湾、盐洲岛等旅游岸线建设,采取驯化培育适生观赏植物、构建乔灌草搭配的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等措施,改善海岸自然景观,提升区域环境质量。高标准建设沿海基干林带,在保留原有植被基础上,对断带未合拢地段进行填空补缺,对残破、低效林带采用混交、多层次立体配置进行修复。

到2017年,完成考洲洋-罂公洲至赤岸区域修复整治岸线8公里、沿海防护林建设(合封山育林)面积2000公顷的建设目标。

生态补偿

探索入海河流生态补偿制度

惠州市将实行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双轨制”。规范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规划》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研究制定《惠州市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明确海洋生态补偿的范围、责任者、受偿者、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考核评估办法、责任追究等,切实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化建设。同时,充分应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健全生态保护财力支持机制,增加资源税等一般性财政收入向海洋生态补偿的倾斜力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此外,《规划》还提出,在“河长制”基础上,尝试探索入海河流生态补偿制度,对主要入海河流实行海陆交接断面水质责任制。积极运用私人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标签等补偿方式,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 本报记者袁 畅

新闻推荐

现代农业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惠州市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惠州市大力推广特色作物品种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这是农技人员到龙门永汉油田村指导农户种植农作物。▲龙门县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