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计划为企业减负116亿元 市财政局局长陈国煌畅谈做好财政工作保障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
陈国煌。 记者姚木森 摄
全省首个地级市出台“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去年为全市企业减负超100亿元、PPP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财政局局长陈国煌日前接受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说起惠州市财政工作,他如数家珍。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未来五年惠州市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宏伟蓝图。市财政局如何为这幅蓝图增光添彩?陈国煌说,市财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现代财政、持续财政、生态财政、阳光财政、民生财政,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今年计划为企业减负116.2亿元。同时,今年全市十件民生实事实施70个具体项目,年度计划投入资金86.6亿元。
◎降低成本
一季度全市为企业减负30.8亿元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打响。惠州市财政部门牵头制定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计划,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负成本等7大任务35项举措,为全市企业减负合计约103.7亿元,超出全年预定目标(全年减负目标为89.4亿元)14.3亿元,做法和经验受到省委督查组充分肯定。随后,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对惠州市降成本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早在2014年,市财政部门就开始逐步减免38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2014年减半、2015年全免”的优惠政策,及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项政策的实施时间在全省走在前列。
2017年,还有哪些降成本实招值得期待?“今年一季度,全市为企业减负30.8亿元,快于序时进度。”陈国煌说,今年降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升华提高、优化流程、不留死角。按照新的统计口径,今年惠州市计划为企业减负116.2亿元。
◎民生保障
十件民生实事年度拟投86.6亿元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在惠州已成常态。”陈国煌说,将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是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导向。惠州的民生“蛋糕”越做越大。2012~2016年,市十件民生实事投入财政资金355.2亿元,实施275个项目,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惠州市今年在支出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优先方向。”陈国煌说,今年突出保障教育、卫生、环保、扶贫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将市本级新增财力的75%、县级新增财力的60%以上投入民生;突出支持转变发展方式、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将实施70个具体项目,年度计划投入资金86.6亿元。
作为全省首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自2012年5月开展试点以来,惠州市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民生工程,3年试点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40亿元,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地市级 “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我们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陈国煌说,出台规划主要是解决长效机制问题。为此,惠州市将建立健全稳定增长、可持续的财力保障机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随着财力的增长而水涨船高;加大底线民生财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逐年提升底线民生服务标准;逐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运营;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承接基本公共服务职能,2017年设立专项扶持资金900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发展。
◎财政收入
前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9%
今年1~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34亿元,增收13.98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五,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10%,惠州市将如何发力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虽然困难比较多,但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陈国煌说,在宏观上,惠州市将坚持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积极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尤其是纳入GDP核算的财政八项支出,确保八项支出与GDP增长相匹配;大力支持潼湖生态智慧区和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同时,牢固树立全市财税工作一盘棋思想,深化财税工作与经信、国土资源、房管、住建、工商、金融等部门工作融合,定期召开全市财税金融联席会议,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压实责任,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集合起最大的力量抓财税工作。
陈国煌说,加强税收征管是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今年惠州市征管工作将在收入监控、突出工作重点和提升征管效能上精准发力。 本报记者黄晓娜
新闻推荐
东江岸6个立柱牌完成招标 惠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首次交易大型户外设施经营权
本报讯(记者戴建)惠州市大型户外广告设施经营权首次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记者昨日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