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碧水长流 专家学者为惠州市水环境治理把脉问诊
西枝江整体水质保持稳定优良。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秀水蜿蜒的东江,是东江流域人民的母亲河,惠州市保护东江的力度一直有增无减。作为东江第二大支流的西枝江,为了保护它,惠州市立了一部法——《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这也是惠州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
然而,近期西枝江在惠城区东新桥汇入东江处出现清晰的分界线,这种现象在进入雨期后尤为明显,引起惠州市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西枝江水环境现状如何?水体颜色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惠州水环境质量?市环保局日前组织召开西枝江水污染防治专家咨询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惠州市水环境治理把脉问诊。
现象
西枝江汇入东江处“泾渭分明”
市环保局监测站有关负责人说,西枝江常规监测干流设6个断面,今年1~5月的监测结果显示,西枝江水质总体优良、保持稳定,中上游水质Ⅱ-Ⅲ类,下游在淡水河汇入后水质变差,汇入东江处西枝江河口断面水质Ⅳ类,在惠城区东新桥汇入东江处出现分界线,延伸至下游约2公里,这种现象在进入雨期后尤为明显。
释疑
雨水冲刷地面污水流入导致西枝江污染物浓度波动
“为了摸清原因,我们对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及河涌进行水质排查监测。”该负责人说,为了排查西枝江汇入对东江影响以及西枝江流域污染情况,5月21~25日,市环保局对东江干流、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及河涌等24个断面进行水质排查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浊度、色度和悬浮物等,主要指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色度、浊度、悬浮物参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5月24日大雨后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指标总体变差,变化幅度较大的指标是溶解氧和浊度。”该负责人说,西枝江水质总体稳定,但汛期水质波动变差,加强汛期水质污染防治成为重中之重。通过监测发现,东江干流、西枝江干流及淡水河干流水质基本呈沿程变差的特点,除受到沿程污染的叠加影响外,水文条件导致水质波动。
专家提出,东江和西枝江生态特征不一样,在汛期出现清晰的分界线属于正常现象。此外,随着汛期的到来,在持续性降水作用下,河流地表径流增大,未经处理的部分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等污染源在雨水冲刷下直接流入西枝江干流,导致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出现较大波动,造成个别时段超标。
建议
严控小支流面源污染,就地集中处理河塘污水
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向运荣说,除了受汛期影响外,不排除西枝江通水量比东江来水量大的可能,这样也会形成“泾渭分明”现象。他建议惠州市继续加强源头污染控制,流域内的污水必须进行集中处理。
“小支流的面源污染管控也非常关键。”向运荣说,雨水一来,地面的垃圾、污水全部冲刷到水体里,增加水体的污染负荷。他建议加强流域内垃圾的规范处理和收集,同时加强对插花地带无牌无证企业的排查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要治污,排污口必须封堵。”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曾凡棠建议,封堵流域内的排污口,从源头上治理;对于未建污水处理厂且污水集中的河塘区域,建议对污水进行就地应急处理;加强对农村生活生产污染的治理,采取硬措施定期整顿“脏乱差”;建污水处理厂不能只求数量,关键是铺设的管网要发挥效用。
珠江水利委员会水生态文明建设专家组成员崔树彬教授说,不能只盯着今年的监测数据看,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横竖对比,把近几年或者周边兄弟市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措施
《关于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议案》办理方案编制完成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该局今年将制定西枝江水质保护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使用和管理要求,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该局正在开展全市污水渗坑、池塘排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将梁浩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的 《关于进一步加大惠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助推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大惠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的议案》等8件议案合并为 《关于综合治理水环境的议案》,作为本次大会的议案。目前该议案办理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待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本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知多点
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竹坳,西南流向,流经惠州市惠东、惠阳、惠城三个县(区),在东新桥汇入东江。西枝江的主要支流有安墩河、白花河、
黄排河、淡水河等。
延伸阅读
惠州为一条江立一部法
长期以来,惠州市把保护东江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保护管理制度,确保东江水质长期安全稳定、碧水长流。
早在2009年,惠州市就出台了 《惠州市东江水质保护管理规定》。在多次对规定进行修订的基础上,2016年惠州市再次对规定进行“升级改造”,提出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应从财政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质保护。
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成就了让人放心的生命之源: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常年保持优良水平,惠州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为了保护东江及其重要支流西枝江,惠州市在拥有地方立法权后为一条江立了一部法——— 《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用法律红线守住生态底线,同时制定了《贯彻实施 〈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定期开展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和大中型水库健康评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丽琴通讯员黄浩)昨晚,由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主办的“厉害了、花儿朵朵”2017年惠州市庆祝“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