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茶果 惠城区下埔小学四(2)班 黄奕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村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四月的清明,除了扫墓,我们客家人还有地道的传统方式缅怀祖先——— 清明茶果。
一大早,就看见婆婆在村头采摘绿油油的芭蕉叶,硕大的芭蕉叶让我联想到了《西游记》的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我也乘机采了一片大的。心灵手巧的婆婆很快把芭蕉叶裁剪成大小均匀的手掌样式,身为小帮手的我也忙得不亦乐乎,捣碎酥脆的花生和炒香的芝麻,加入白糖调成陷料,我偷尝了一小口,味道象极了花生芝麻糖,入口即化。我们共同把准备好的艾叶汁倒入糯米粉中,墨绿色的汁液一滴一滴溶入白花花的粉团,就像一幅渐染渐浓的山水画。糯米粉被揉成一个个绿油油的小面团,婆婆熟练地把面团压扁,加入陷料,将面团四周捏起封口,再往印花模板上一按,最后落在芭蕉小叶上,一个图案精美、饱满圆润的清明茶果就出来了,非常喜人!
这也太简单了吧,我照葫芦画瓢,迅速动起手来,谁知道我笨手笨脚地把面团包得左右都是漏洞,把花生、芝麻撒了一地,惹得婆婆哈哈大笑。失败乃成功之母,我总结经验,小心翼翼地重做,两三次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做出了一个倒还挺像模像样的清明茶果,我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一步,是用历史悠久的烧柴火方式来蒸清明茶果,这时候,我的“芭蕉扇”可发挥大作用了,我使劲地扇啊扇啊,火苗越烧越红,火势越来越旺,茶果可以上锅蒸了。等待之际,我突然想起只是在房间的墙壁上看到过祖父的照片,没有听长辈们提起过,于是就让婆婆给我讲讲祖父的故事。婆婆回忆,祖父祖母都是心地善良的农民,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仍会将田里种的青菜番薯分享给饥饿的路人,记得当年祖父还为解放军打过掩护呢!
正当我沉浸其中,清明茶果的阵阵清香飘过我的鼻尖,这淡淡的清香乘着风,带上我对祖父的敬意和怀念飘过了屋里的小院,飘过了窗外的田野,飘过了远处的鱼塘、山头,飘向了遥远的天边……指导老师:罗静梅
新闻推荐
新开河河岸整治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沿岸规划新建5个景观公园,景观绿化总面积23公顷,建成之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