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过度服务,您怎么做? 想安静坐个车却遇上健谈司机,想安静剪个发理发师却不停找话说
坐在出租车里想闭目养神一会,结果碰到个健谈的司机,一上车就强行跟您聊天。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日前,日本京都一公司推出5辆“沉默出租车”,禁止司机驾驶时主动跟乘客聊天。车辆前排座椅背贴有“请坐,大家闭上嘴”的字样,并提醒乘客:司机不会主动聊天,除非乘客主动或遇紧急情况。对此,惠州市网友怎么看?
声音1
不想聊天却碰上侃侃而谈的司机,好尴尬
对于那些上了一天班希望趁着乘车机会歇一会的市民,日本这样的规定他们很赞同。市民李女士偶尔打车上下班,她认为,不想和司机聊天并不涉及任何职业歧视,而是基于很多现实原因: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疲惫、上车后很困,或者有些人因为性格问题、有社交恐惧症等而不想充当“陪聊师”。如果一个不想聊天的乘客,恰好碰上了一个侃侃而谈的司机,尴尬就会发生。很多时候,为了保持尊重,一些人硬着头皮聊天,结果让司机误会乘客很感兴趣,话题便继续扩大。
声音2
聊天是司机舒解压力方式,应理解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两个陌生人,本来一辈子都无法交集,因为一段短暂的行程而必须共处,聊聊天其实没什么不好。网友 “苏娘Sophia”从事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每到一座城市,她都会遇到风趣的出租车司机,她表示:“遇见好多司机会介绍风景、当地热点、美食等等,感觉在陌生城市里被人温暖相待,而且聊着聊着,目的地很快就到了。”
家住麦地的市民王先生则站在理解的角度:“司机这个职业相对枯燥,工作的所有时间都在车上,开一整天车,聊天是舒解压力的方式,他们偶尔也需要解闷的时候。另外,对于部分司机来说,为了防止驾驶疲劳,更希望旁边有人搭话。”
希望
过度服务给消费者带来困扰,适度就好
生活中,除了会遇到健谈的司机,在各个被服务的领域也时常碰到“爱聊天”的服务者,如商店的导购、销售,理发店的洗头师和理发师等。“洗头时最不喜欢服务员套近乎,给顾客推销服务项目和产品,或是让顾客办卡充值。”市民陈小姐表示,好想洗头时安安静静地享受理发师的服务,却总被他们搭话。在购买女性护肤品时,很多人也有被推销员纠缠的经历。“我只想买回原来的品牌,但销售员总是以价格更实惠、皮肤更适合为理由给我推荐其他品牌,这样的购物体验很糟糕。”
还有市民反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商家越来越注重给予消费者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听起来是个好事,但实际上却是“过度服务”。市民小范就有过这样的就餐体验。“我约朋友谈事情,但服务员频繁出现,哪怕是桌上稍稍有些脏,都要过来给我们擦拭干净,私密的说笑总是被打断。”市民江晴也有同样的体验:“遇到这样的服务,我会告诉服务员:有什么需要我会叫你的。这位服务员确实没有再打扰,但其他不知情的服务员仍然频繁出现。”
支招
不需要过度服务要坚定拒绝,不要含糊
在一项网络问卷中,曾有人提问“怎么礼貌地拒绝和出租车司机聊天”,得票数最高的回答是:听音乐、戴口罩、假寐。网友“卫凌晨”幽默的招数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认同:“对”“就是”“没错”,学会这三句就能和出租车师傅聊半个小时了。
不少网友也纷纷分享经验,网友“喵喵MIU啊”说:遇到导购,直接说,我就逛逛,不买;到理发店洗头的时候,直接说,你洗好了喊我,我眯一会儿。网友“douya0808”支招,一进去就可以直接说:不办会员,不按肩膀,安排本店最便宜的技师,回答要坚决,不要含糊。“仓鼠小哥”则表示:玩手机就是最好的沉默。
市民李女士认为,热情服务应该是“因需而为”。区别于“没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过度”,其实就是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的原则,是根据被服务对象的需要而给予服务。在这件事情上也需要互相理解,若真的不需要提供服务时,坚定向服务者们提出“不要”;而作为服务方,要懂得察言观色,提供适可而止的服务。
本报记者陈澄
新闻推荐
蜱虫。本报采集4月天气回暖,正是春游踏青最佳时机,各种昆虫十分活跃,蜱虫、恙虫等潜藏在草丛中。近日,不时有媒体报道,不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