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设澳头老街霞涌岸线综合执法点 城管委公众委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招

惠州日报 2017-04-14 06:54

大亚湾施工工地管理规范有序。

“大力推广响水河综合整治取得的成效,加设澳头老街、霞涌海岸线综合执法点。”日前,在大亚湾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座谈会上,公众委员霍涛在会上建言。

去年,大亚湾聘请社会各界贤达组成城管委公众委员会、打造智慧城管、优化城市设施、开启“清洁家园活动日”系列活动、重拳整治扬尘等城市管理顽疾……一个“大城管”格局即将成型,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现场走访

成立响水河南片区执法队破解城管难题

在座谈会前,城管委组织公众委员来到响水河片区走访。该片区作为工业园的中心区域,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也是城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响水河南片区综合执法队队长黄海军介绍,仅位于比亚迪工业园一期的西出口,平时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就能达到2000人左右,这时流动商贩、摩的司机再涌过来,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就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还会危及到人群的安全。

为着力破解该区域城市管理难题,在认真调研和吸取广州车陂、天津等先进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大亚湾区于去年4月8日组建了58人的响水河南片区综合执法队 (以下简称 “综合执法队”)。通过建立联勤联动的“前台共管,后台分流”工作机制,整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力量,一改过去“猫捉老鼠”、部门单打独斗的管理困境,探索出市容环境常态化管理新局面。

“遇到投诉,随时出发。”响水河南片区综合执法队有针对性地进驻重点管控区域(板樟岭公园),在协管员不间断地开展地面巡查的同时,随时接受群众投诉,实现24小时不间断防控。附近一家工业园区的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响水河片区治安、环境卫生比整治前有了大幅度改善。

推广“5+1”文明施工净车出场方案

在位于西区塘尾村一处施工工地,记者看到,一辆装满黄泥的大卡车正准备驶出工地,不过与直接进出停车场的小车不同,它必须经过设置在出口的一道净化装置,把车辆表面的淤泥清洗干净后才能驶入城市道路。

据了解,为从源头抓好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区城管执法分局引入环保理念,在全区逐步推广 “5+1”(即减速带、人工高压冲洗区、水槽沉淀区、自动冲洗区、检查区及多级循环沉淀水池)文明施工净车出场设施方案,同时要求工地做好施工污水沉淀池建设,严禁擅自将施工污水排入市政管网。

2016年初至今,由区环保局、城管执法分局、住建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扬尘污染整治联合执法队,不定期开展扬尘污染防治联合巡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扬尘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共出动约14550人次,查处各类扬尘污染行为约5050宗,共计罚款约295.5万元,有效提高了扬尘污染的整治成效。

为进一步加大扬尘整治效果,引入公众监督,区扬尘污染防治联席办启动了 “全区房地产及市政建设项目污染防控红黑榜”评比活动,2016年9月,对纳入红黑榜名单企业在《惠州日报》进行公布。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不定期组织红黑榜评比,以有效治理建筑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

委员建议

提高一线人员待遇和荣誉感

大亚湾聘请的这批城管委公众委员,涵盖了热心网友、媒体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等。在走访了响水河片区等几个点后,公众代表纷纷表示,城市精细化管理确实不容易,大亚湾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展现了新面貌。

“希望进一步提高参与城市管理的执法、执勤辅助人员的福利水平,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更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提升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水平。”对于参与城市管理执法、执勤工作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成果,公众代表们一致呼吁,城管工作不容易,要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和荣誉感。

与此同时,公众委员还就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工作机制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城市管理理念要从娃娃抓起。”公众委员何汝玉说,只有每个社会细胞的素质提升了,城市管理才能真正更上一个台阶。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通讯员曾嘉阳

新闻推荐

图书也共享 借书不限时 “借书人”上线一年拥有用户2万,以80后、90后居多

借书者约三分之二是女性。几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其实,共享图书比共享单车行动得更早,其中有一个“借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