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村卫生站可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已成惠州市医疗服务体系重要部分

惠州日报 2017-04-15 06:51

惠州市将打造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游客去年9月在罗浮山景区参观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惠州市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间,全市20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有规范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73间乡镇卫生院中90%以上设有规范的中医科中药房,86%的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去年惠州市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产值近19亿元,中医已成为惠州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上月下旬至4月上旬,市人大调研组调研惠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惠州市将打造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加强新型中医药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后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现状

“治未病”成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去年在惠举办,惠州市积极落实大会成果,目前已和香港合作筹建惠港医养中心大厦,建设惠港医疗中心、惠港老年病研究所、惠港长者之家等项目;积极推动葛洪中医院建设。

“治未病”是中医特色之一。经过努力,中医“治未病”已成为惠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特色,全市所有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运用中药、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拔罐等6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惠州市中医药产学研相结合硕果累累,多家中药企业与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依托企业人力资源,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措施

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惠州市将抓住机遇,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中药材资源保护、种植养殖、加工、鉴定技术和信息服务队伍;鼓励科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促进中药与中医事业协调发展。同时,培育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疗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帮助本地中医药企业对现有药物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提升本地中医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卫生强市的建设目标,市中医医院到2018年建成3至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成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县(区)中医医院建成1至2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至3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

建议

引进专业人才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调研组提出,人才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灵魂,建议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带动惠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干净的土壤和水是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基础,不管是种植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惠州的好环境。同时,要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各项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调研组建议,利用惠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推进中医药创新与成果转化,打造中医药科技与产业的孵化器,挖掘葛洪、鲍姑传统中医药疗法和现代技术结合的诊疗方法,开展中医药康复、理疗、保健等特色诊疗服务,建设面向粤东、珠三角、港澳等地的中医药创新基地。本报记者黄晓娜

新闻推荐

借力动画影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专家学者高峰对话献策惠州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届天马杯中国动画电影高峰对话在惠州博物馆举行。本报记者刘炜炜摄中国动画电影展映评价推介颁布典礼现场。本报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