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扑面而来 肖红诗集《铁马冰河》讴歌英雄、弘扬时代精神

惠州日报 2017-04-16 06:48

对于新诗,对于新诗写作,我一直满怀关注、满眼期待。原惠州市委常委、惠州军分区政委肖红先生是个写实主义者。他的诗作具有雄浑大气、明白易懂的特点。这一点在他新近出版的诗集《铁马冰河》中,得到很好体现。虽然作品大都取材于军营边塞且讴歌英雄人物,但很容易被一般读者接受和喜爱,我们总可以从他的诗行中感受到军营的阳刚之气和军人的炽热情怀。

一首《草地》为红军战士树立不朽丰碑

在长征印象组诗中,作者是如此写过草地的:“茫茫草地/树不育/鸟飞绝/跋涉者没有绿洲/神圣永远艰辛……这是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行军……他们“结草为鞋”,“掘根为粮”的万里辗转,是为 “信念作万里流放”。正是因为这种坚强信念的支持,才会出现 “在泥泞的沼泽……许多人倒下了/生命最后的造型/定格为一段枕木/或是一块路石/支撑着无数的后来者/通过了这段死亡地带……

读到这首《草地》,让我倏然想起了惠州画家刘伦先生的那幅叫《永生》的画作,这幅作品也取材于红军过草地时的背景,也是铁色云底。没有太阳的日子,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手挽着手,艰难地在草地上行进,一个战士突然陷进泥沼,在即将沉没的那一刹那,他把握紧的钢枪高高举起,伸出水面的手青筋暴实,随着身体下沉,污浊水面上浮动着一顶灰色的八角帽,只有那颗红星仍在发亮……除此之外,我还想起了一则关于柳树的故事:一支红军先头部队为后续部队过草地探路,他们已经在草地上跋涉了好几天了。整整两天,战士们除了草根、污水,再也没有进食过任何食物。蹒跚的步履中已经足以看到他们筋疲力尽,一触即倒。指挥员对战士们说:“咬紧牙,再坚持一天就可以走出沼泽地,只要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弄到粮食和给养。为了支撑孱弱的身体,战士们都扶着一根带着柳叶的柳棍。只要在草地上看到斜插着柳棍的地方,便可知有一个战士在那里沉没下去,再没能爬出来。后续部队看到那些用战友血肉之躯筑就的路标,默默地对着斜插着的柳棍致哀,并发誓要在胜利之后,重回草地,为这些牺牲的战友建座纪念碑。20年后,这些幸存的战士回来了,奇怪的是,当年的沼泽地却长出了一片柳林,而柳林的枝条不是下垂而是如杉树般挺挺向上,战士们眼睛一下湿润了,他们齐刷刷地向柳林举手敬礼。如果你听到了这则故事,你是否会更加认同作者。确实,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而长征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肖红诗歌有一种美感和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雷锋这个光辉形象,我们一直把他当作学习的楷模。记得1977年恢复高考时,广东的作文试题就是《雷锋叔叔回来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学雷锋、写雷锋,学着写着却有人歪曲了雷锋的形象。而肖红先生在他的诗作中对此作了无声反击:“关于雷锋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所慕英雄是我生命中最可贵的部分/使我在市井中保持高尚。是的,雷锋让我们从平凡中看到伟大,雷锋使我们超凡脱俗,雷锋让我们这个时代保留了一种精神。

著名诗人叶延滨认为,古今诗歌都有标准和尺度,诗歌的功能无非就四个字:言志抒情。而诗歌好坏也有标准。叶延滨还说:“诗歌有上限和下限,下限是不黄、不黑、不灰,上限是向美、向善、向上。”依我的理解,“不黄”就是不色情、不暖味,“不黑”就是不违背社会公德、不含沙射影、不贬损英雄,“不灰”就是不作无病呻吟、不去鼓吹颓废。上限就是读了之后心生善意,有一种美感和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而肖红先生是个真正的军旅诗人。几十年来,他在部队是军官,在地方是领导,几十年如一日地热爱诗歌,潜心创作,尤为值得敬佩。而他的军旅诗作如 《马刀》、《老兵》、《深山女兵》等,都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一个军旅诗人能够如此执着地秉承艺术定力,弘扬铁血军魂,讴歌边塞将士,实属难能可贵。(陈 雪)

新闻推荐

“工会+法院”模式调处劳动争议案件 市工会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市中院揭牌成立

本报讯(记者马海菊)“市总工会在法院设立工作站值得点赞,今天我们在开庭前,经过工会调解员成功调解了案件,对企业影响也小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