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门外汉以技服众“逆袭”成班长 团旗飘扬青春绽放① 专访仲恺供电局惠环供电所优秀团员郑国昌
仲恺供电局惠环供电所优秀团员郑国昌。
▲▲郑国昌在检查线路。
在采访郑国昌前,得知年仅28岁的他已是仲恺供电局和惠环供电所的拓荒“元老”之一,现任惠环供电所装表接电班及用电检查班班长,领导着一个平均年龄近50岁的团队。但眼前这个留着平头、戴着眼镜的他丝毫没有“班长”架子,举手投足间干劲十足,既有着年轻一代的爱想与敢干,又比多数同龄人多了一份魄力与担当。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他多管齐下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作为“老兵”中的80后班长,他因势利导引领团队提升服务;作为一名团干代表,他充分发扬了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
“打铁还需自身硬。”郑国昌表示,未来的日子里,自己将专注技能、提升服务,多看、多想、多做,不断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带领团队为“万家灯火”作出更大贡献。
蝶变
勤学苦干爱思考,从门外汉变行家
“其实,我大学时的专业与电力不搭边。”采访之初,郑国昌的坦言让记者颇感惊奇:一个入职仅5年的新人,是如何从不懂电的“菜鸟”蜕变成装表接电、计量用检样样通的行家,又“逆袭”成班长呢?苦学、实干、爱动脑筋便是他的秘诀。
郑国昌回忆说,刚入职不久,身为实习生的他还闹过一个“笑话”。“记得有一次我去巡线,我看到地上有一根电线,以为从电杆上掉下来的,于是赶紧打电话通知同事,结果他们过来一看,是根通讯用线,不是我们负责的电线。”不过,这丝毫不打击郑国昌好学爱问的热情。
“我知道自己非科班出身,如果要胜任这个岗位,就必须多学、多问,付出更多的努力。”郑国昌提到,一方面,仲恺供电局每周都会组织对新员工培训,并设置了针对性的考核,能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该局还放手让实习生负责项目,给予充分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他自己也会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因为不懂,所以我对所有知识都很好奇,常常跟着前辈去现场看,回来再自己翻书查,遇到难题就打电话问,打破砂锅问到底。”
凭着这股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劲,郑国昌很快摸着了门路,工作渐渐进入正轨。2013年8月,他定岗为城南营业所班员,负责电费、客服、业扩、营业厅管理,并兼顾负责实习生带教。
点赞
优化绩效管理赢得资深班员一致认可
2014年,城南配电所和城南营业所合并成惠环供电所,郑国昌挑起了计量及用电检查班的大梁,也多了一层“领头羊”身份。“班组里除我以外只有一个年轻人,剩下的一群老师傅最初都觉得我经验不足怎能带好团队?虽然有压力,担我相信,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实干才是最好的证明。”带着不服输的精神,郑国昌一边在自身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一边在团队管理上摸索门径。
一方面,郑国昌在运行模式优化上勤动脑筋。“昌哥时常跟我们说,身为大学生,一定不能机械地工作,要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摸透门路,从而去优化流程和方式,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一旁的实习生举例说,郑国昌任计量及用电检查班副班长后,在班里推行计量分岗并制定系列措施,填堵了计量、业扩及用检敏感岗位的管理漏洞,规避工作风险,实现闭环管理。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全年,惠环供电所辖区内用户事故出门由2014年24宗降至2015年9宗;2014年以来,完成窃电、违约用电处理,挽回企业损失合计230万余元。如此一来,优化绩效管理极大调动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班员认识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
另一方面,郑国昌不仅以身作则当好“客户经理”,还巧妙引导老员工优化客户服务,为老员工争取“获得感”。有一次,一位老员工告诉他,有客户对自己的电费有疑问,老员工便前往现场为他验电表,结果是正常的,但客户却坚持电表有问题,老员工很苦恼却无计可施。于是,郑国昌陪同该员工上门,了解客户家中的所有电器设备及其使用习惯,然后一一计算负荷、分析电量,最终客户心服口服,老员工也向郑国昌竖起了大拇指。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国昌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全体班员的认可,在他的带领下,该班组的工作作风也不断创新、服务不断优化,2015年该班组荣获惠州仲恺供电局先进集体,2016年郑国昌个人则荣获惠州供电局先进工作者。
文/图 本报记者周婷婷 通讯员林琳
新闻推荐
救援现场。本报讯4月14日9时17分许,惠州大亚湾消防特勤中队接到支队119指挥中心调派出动命令,称惠深沿海高速小径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