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勇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 光正实验学校办学三年,素质教育结下硕果

惠州日报 2017-04-19 06:37

升旗仪式。

实验课。

金融知识进课堂。

兰亭书法班。

学生绘画作品。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学生认真练习体操舞。 本报记者郭亮平 摄

核心提示

从一枚惠州教育界的“新丁”,到万千家长慕名而来,这是一种怎样的跨越?从打破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到游刃有余于素质教育的战场,这是一种怎样的创新?从三年前的籍籍无名,到成为全城焦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奇迹?

一连串的疑问,无不指向最近喜报频传的光正实验学校。自从首战美术高考一举成名后,如是热议似乎从未间断。向来低调务实的光正实验学校,却依旧潜心耕耘,不争不扬。

当好奇积蓄到一定程度,当揣测到达沸点,作为关注教育行业的记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话题核心,挖掘宝贵经验,分享育人心得,助推行业健康发展,以飨世人。

由此,一场以揭秘为名,以探究为实的发现之旅,借由“光正学子勇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的契机,在光正实验学校全面展开……

情耕沃土育芬芳 缔造“奇迹”成常态

●光正实验学校高三学子欧杰聪、郑丽晶、李嘉杰成功入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中欧杰聪以612.5分的优异成绩,勇夺造型专业全国第一;

●首届音乐高考中,光正实验学校高三学子吴文科、王正扬以优异成绩,入围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欧阳丹平通过该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合格线;

●全国青少年基础学科素质教育展评活动暨第十届IEEA国际英语精英赛(广东决赛)中,光正实验学校斩获9个大奖,其中凌晨同学不仅荣获一等奖,也将“最佳说故事奖”“个人全能奖”收入囊中;

●广东省美术联考,光正实验学校重本过线9人,重本率达23.6%;

●第二十二届“华罗庚金杯”决赛,光正实验学校36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

●广东省音乐联考,光正实验学校高三(4)班欧阳丹平荣获市第一名,音乐特长生重本率预计达50%,本科率预计达100%;

●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舞蹈展演比赛,光正实验学校初中部“雀之灵”舞蹈队,高中部“梦舞飞扬”舞蹈队双双夺冠;

●省第十一届“创协杯”创意机器人比赛,光正实验学校初三7班朱昱霖获一等奖;

●市“口语易杯”中学生大赛市直比赛,光正实验学校学生李易璞、扬昕诺,获一等奖……

一个又一个第一,一处又一处“光正实验学校”……因“高三学子勇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的消息而来,但当记者真正走进光正实验学校,手握十余页纸的获奖记录时才发现,潜心办学三年,“奇迹”于光正实验学校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该校取得的成绩单也早已沉甸甸。

透过这些成绩单,一幅情耕素质沃土,孕育花开满园的动人画面,已跃然世人眼前。

凝神聚力 共守育人初心

光正实验学校总校长章竞峰,对记者的到来颇感意外。这位素以“实干派”闻名的教育界名人,显然没想到,在他看来“水到渠成”的收获,竟会引来社会各界如此密切的关注。

“世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认为,学校今天取得的这些成绩,正是我校三年努力耕耘的结果。”章竞峰介绍,学校从建校伊始,就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立校之本。

三年前,作为弥补惠州高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惠民之举,光正实验学校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建成为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式的全日制民办重点学校。

既然身负使命,就要做惠州、做社会真正需要的教育。心怀这种“初心”,光正实验学校从“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出发,以“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幸福生活”为切入点,层层探索,勇于实践,最终确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为社会进步发展育人”的办学理念,墨耧笔耕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

今日说素质教育,世人并不陌生,但在三年前提倡素质教育,并全力推行,光正实验学校面临重重压力。作为一位不到30岁便执掌万人大校的管理奇才,作为一名对创新型教育有着独到思考和理解的教育专家,章竞峰自有筹谋。

“首先得全校上下达成共识。”章竞峰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要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健康的体魄、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他们的潜能,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而实现这个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教师团队。”

清楚这一点的章竞峰,先在团队组建上,严把“选聘关”。高学养、思维清晰、有书卷气、喜爱教师这个职业等要求,是入职光正实验学校的“标配”,不仅要具有高学历强实力,更要对素质教育有强烈的认同感。后在教师培养上,强化思想共识。他不仅不吝成本,开拓各种培养提升的通道,更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以亲自上课、亲自指导、著书立作等多种方式,传播素质育人的心得,改进素质育人的方式方法,明确学校及教师的发展方向。

“我至今记得章校面试我时说的话,他说光正能够给每一位胸怀教育梦想的人,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施展伟大抱负的平台。”该校音乐教师周念表示,正是这句话打动了他,让他甘心与光正同行,丹心育人。

以人为本 素质沃土育全才

如果说明确办校思想,统一全校共识,为素质教育夯实了实施的根基,那么随之而来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落实举措,则像风雨、像阳光、像肥料,让这个根基变为一方素质教育的沃土。

办学三年中,学校从硬件配备,到教师要求,从课程设置,到教学体现,一言一行,一施一教,无不围绕“素质”二字展开。其间恪守,或许从一些日常中能够透视一二。

在这里,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不是帮助学生提高了多少分数,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在这里,从中西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到香港知名设计师度身定制的最美校服,艺术体现于学生们的沟通、交际、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这里,所有的活动,都要求学生自己策划与组织,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策划、动员、实施的过程中,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这里,斥巨资建设的珠三角地区最先进最多样化的系列学生工作坊,如陶艺馆、钢琴房、跆拳道馆、手工制作室等,佐以可选可定的课程,或是琴棋书画,或是科学奇幻,让传统邂逅时代,让思考碰撞实践,为每个学生都插上创造的翅膀,翱翔在个性成长的天空之上……

步入光正实验学校的大门,很多人都会留意到操场前几个醒目的大字: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光正实验学校,这句话不仅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直接要求,镌刻在了每位教职工的心中。

如今,在素质教育沃土的培育下,在全体“园丁们”的精耕细作中,光正实验学校正沿着“素质教育全面、教育质量卓越的一流高端名校”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情感浇灌 墙内开花墙外香

任何科学的、英明的理念与决策,任何先进一流的设备配套,最终落地生根,发挥效用,都离不开人的领悟与践行。这一点,记者在深入光正实验学校教学一线采访时,尤其感触深刻。

植桃培李千株秀,姹紫嫣红竞相开。采访中,记者又听闻该校另三名学生,入围星海音乐学院的喜讯。听闻捷报频频,该校多位教师虽认为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却仍难掩欣喜。

“这些孩子们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对他们平日里刻苦学习的回报。但也不得不说,我们的老师,真的为这些孩子们付出很多。”光正实验学校高中部校长肖芬辉以艺术班为例介绍,美术专业教师王育林,平日里常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帮学生辅导;学生外出学习时,更会全程陪同,为学生营造无忧无虑的学习空间;班主任侯向树,更是为了给学生补充营养,未婚的他学会了煲汤,“像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在我看来,艺术之花能够遍开校园,除了有肥沃土壤的滋养,更因有了教师们的爱心灌溉。”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只想在学生们需要我的时候,多一些对他们的陪伴。”对肖芬辉的介绍,王育林略有羞涩地朴实回应。

作为 “光正学子勇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核心主角的欧杰聪也感言,学校“以人为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点亮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而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和专业指导,则让自己的艺术梦想照进了现实里。“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成为每一个毕业学子都无限感恩眷恋的学校。”欧杰聪笑言,自己虽然尚未离校,但已对学校充满眷恋与不舍。

莫疑耕耘无功显,静待花开会有时。经过一番探究和追根溯源,记者渐渐明晰,正如真正的园丁,从来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日常,融入发展血脉中的光正实验学校,不问收获,只因收获已是必然。

“尽心培育素质教育的肥沃土壤,施以精耕细作,花开满园是迟早的事。我认为,身为教育工作者,理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少一点"功利心"。”章竞峰笃言。

从“新丁”到“焦点”的嬗变

采访时,正值各民办学校的招生季。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记者也就成了各家长朋友的择校顾问。打听的人多了,记者渐渐有了发现:对光正实验学校有兴趣的家长,占据了一半以上。

联想到采访时在光正实验学校看到的一幕:原本已热闹非凡的校园,因为多了家长们的参观、新生们的报名,而愈加人气爆棚,以及街头坊间对光正实验学校的热议,记者在揭秘“光正学子勇夺清华美院全国第一”原由的同时,不禁对光正实验学校从“新丁”到“焦点”的“逆袭经历”充满了兴趣。由此,此次的采访继续延展开来。

一次敢于直面现状的创新改革

“打破”“提升”“培育”……当这样一组词汇连贯成一篇文章,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隐含的意思常指现实的不够圆满,以及可破局新生的方向。诚然。当有着“理想教育情结”的章竞峰将这些词汇,引述进“光正教育的若干个为什么”的著作时,人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看出,他对教育现状的思考,以及直面问题后的建设性意见。

他的这种思考和意见,重回现实之中,演变为以“为惠州打造一所素质教育全面、教育质量卓越的一流高端名校”为目标的创新改革运动。

建校时就入职光正实验学校的董湾湾,亲眼见证了学校在章校的带领下,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立品牌的不凡历程。

“正如章校所说,光正实验学校是一所充满机遇与挑战、富有朝气与活力、创造奇迹与历史的教育改革示范校。”董湾湾说,学校办学三年多时间里,从课程设置,到管理制度,几乎无时不在创新完善,自我“革命”,“譬如为外界所熟知的光正课程谱系,涵盖了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个性特长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个性特长课程从无到有,从零星开设到全面铺开;基础学科课程从普通课堂,到实施"智慧课堂工程",实现高效,每一个现有的面貌,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调整与再造才得以形成,凝聚着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

“事实上,敢于突破应试教育的囹圄,推行素质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改革!”肖芬辉认为,光正实验学校更具创新精神的是,它杜绝了一切“花架子”和“空把式”,以真扎实干,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创新也好,改革也罢,我们只是做了教育工作者的份内事,任何对教育有思考的人,都会正视应试教育的问题,认真贯行素质教育。”采访中,章竞峰就“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平湖”事件中,多位教育人士反对衡水中学“唯分数论”和“魔鬼教学”的做法表示,“满堂灌”式的应试教育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完整的知识教育需求,无法给学生应有的校园生活幸福感,无法给予孩子进入社会必备的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科技文化、有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精英,在经济浪潮中踏浪前行。”

一次超乎预期的精彩跨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在章竞峰和他的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倾心在内部改革和提升的时候,关于光正实验学校的各种美誉却不胫而走,带来了超乎想象的认可和赞扬。

“三年前,我们的学生是147名,现在已经有5000多人,随着新生的到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三年前,很多人提到光正,都是一脸茫然,即便有人知道,也都不以为然,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入读光正。”章竞峰称,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教育需求,目前多栋教学楼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预计9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这些喜人变化都是发生在首届高考到来之前,其背后,正是家长们对我校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我校生源要求已从求量转变为求质了。”

章竞峰认为,高考成绩是很多家长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是名校的标尺,学校尚未迎接高考,就能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原因就在于他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学生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他们感受到了教材的变化、课堂的变化。孩子们甜蜜的微笑,爽朗的笑声,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正是最好的证明,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回报。”

一些家长的评价,印证了章竞峰的介绍。在光正实验学校,记者正遇到一位赶来报名的家长,她告诉记者,“儿子就读光正三年,从胆小内敛,变得开朗和有主见,我觉得这个学校很不错,所以这次过来给女儿报名。”

“听身边的朋友说,这所学校不错。我也深入进行了考察了解,非常认同他们的素质教育。”新生家长陈康伟说,如今的社会已经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未来还会更加剧,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从容应对这些挑战,“而且作为80后的年轻家长,没有几个人会希望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来追求好成绩。一个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才是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光正实验学校,并没有武断地全盘否定应试教育的一切,而是有选择地客观对待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因此,学习成绩也是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章竞峰表示,为时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们教育方法的实际成效,学校怀着“开门办学”的态度,主动参与与光正集团旗下学校、惠州兄弟学校的联考,及全市组织的统考,可喜的是,中学部的成绩均稳居第一方阵,有些年级甚至独占鳌头,“这就说明,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是不会影响其学习的,甚至因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架构,还会间接提升了学习成绩。”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本报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今日降雨降温 后天最低温14℃

本报讯(记者袁畅)昨日暴雨来袭,惠州市一度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今日惠州市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的降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