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全面实施重特大医疗救助 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并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系统

惠州日报 2017-03-10 09:09

▲居家养老中心成为老年人的乐园。

▲党员在“心愿墙”前认领“微心愿”。

记者从惠城区日前召开的全区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去年12月,该区纳入低保救济的对象有4141户、10838人,低保实现率达100%;共救助困难群众323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71.76万元;共救助医疗救助对象1539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84.26万元。

今年,惠城区将持续按照“兜底线、补短板、抓重点、强队伍”的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典型案例

“心愿墙”让党员更贴近群众

日前,家住龙丰飞鹅岭社区的老赵收到一份“微心愿”礼物。老赵是独居老人,没有收入,靠亲戚接济。他用的电饭煲有10多年历史了,经常会煲焦饭,他想要一个新的电饭煲。不久前,他把这个心愿写在社区的心愿墙上,没想到很快就实现了愿望。

同一社区的低保户邱剑辉到社区居委会办事,偶然看到了“心愿墙”,于是在墙上留下了小心愿“希望自己患病早日康复,渡过家庭难关”。不久后,邱剑辉的“小心愿”被党员认领,随后党员上门了解了邱剑辉的家庭情况,知道邱剑辉是个单亲家庭的父亲,患有胃窦癌,还有两个年幼的小孩在上学。社区民政工作人员根据邱剑辉的家庭情况,按照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帮其办理了低保和慈善大病救助申请,使邱剑辉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 "微心愿"认领平台写出困难需求贴在"心愿墙"上,由党员责任岗上岗党员来认领。”龙丰飞鹅岭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这是针对辖区群众不同的服务需求,将 “党员责任岗”活动与社区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的创新做法,要让群众感受到“党员责任岗”无处不在。此外,党员还通过上门走访、QQ群、微信群等渠道与居民沟通交流,广泛征集“微心愿”,及时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微心愿”完成以后,会在“回音壁”上公布,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据悉,截至目前,上岗党员走访慰问结对帮扶对象1600户次,有效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社会救助

全区10838人纳入低保救济

对于低保户、残疾人、精神病人来说,大多行动不便,要办理入院或证件鉴定非常不便。对此,惠城区民政部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上级的支持,提供便利的服务。如间歇性精神病人因打人损物被公安机关强制送到市复退军人医院,但市复退军人医院又没有鉴定资格,他只好向第二人民医院、龙丰卫生服务中心、区卫计局报告,争取支持,为他办理残疾证;低保户曾德兰因年岁高、身体差、无人照顾,经与市复退军人医院沟通,争取医院支持,让其入院接受治疗照料;低保户黄荣安有轻生念头,他们便找社工为其做心理辅导,使其重拾信心、面对生活……

在开展低保户服务工作中,该局注重发现问题,做到 “底子清、情况明”,寻找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利用“党员责任岗”的资源,将各社区的驻点党员统一造册,登记好党员信息和工作单位,如医院、供水、供电、社保、残联、工商、民政、公安等部门党员,在低保户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找相关部门协助解决低保户问题,并利用街道驻点团队下基层机会,深入到居民家中,登记符合或者接近低保边缘的对象,由街道办再次核实,按程序审批或作相应的生活救助。

去年,惠城区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全区纳入低保救济的对象有4141户、10838人,低保实现率达100%;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工作,截至去年12月底共救助困难群众323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71.76万元,共救助医疗救助对象1539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84.26万元。

“今年全面开展临时救助和重特大医疗救助工作。”惠城区民政局局长占必佑介绍,自今年1月起,社会救助对象(低保、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孤儿)住院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100%救助。

在继续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建设方面,全区13个镇(街道)13个 “服务窗口”将全面建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按照省民政厅规定的窗口规范化建设标准,将基本形成“责任主体明确、审核审批程序规范、部门协调有效、群众救助及时”的运行格局。

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中心每年获20万~40万经费

做做手工、跳跳舞、打打牌,还有书画创作室、老人大学课堂陶冶情操,集日间照料、家政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社交及康乐“六位一体”服务的居家养老中心成为惠城区不少老年人的乐土。

在2015年底率先全面完成1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惠城区由区财政每年为每个中心安排20万~40万元的运营经费,用于购买服务由专业社工机构进驻开展运营。去年6月,随着横沥镇、芦洲镇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社工机构进驻,全区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均实现持续正常运营。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惠城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加强的缩影。该区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去年起每人每月供养标准提高至1500元;儿童福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截至去年12月,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共357人,发放补贴46.5万元;慈善事业进一步稳步发展,据区慈善总会统计,去年共支出788.9876万元。

“今年将以加强机构建设和加大规范力度为抓手,继续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占必佑说,今年将积极推进全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召集已建成的1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机构负责人和镇(街)联系人召开专门会议,就如何做好运营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配合做好推进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系统三大项工作。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郑国瑞 谢菁菁 通讯员周文媚

新闻推荐

“弘扬孝道传承美德”有奖征文今日启动 中小学生与东时小记者均可投稿,获奖作品将在本报展示

长青人文生态园实景。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此后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