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传承美德”有奖征文今日启动 中小学生与东时小记者均可投稿,获奖作品将在本报展示
长青人文生态园实景。

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此后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档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一股清流,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崇。
事实上,惠州市不少学校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如何通过一个孩子更深层面地影响一个家庭、从家庭推动社会,却仍待探索。
孝,正是联结孩子与家长、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古人云:人之行,莫大于孝,百行孝为先。以往的“二十四孝”固然感人,但新时代下如何谈孝、行孝,更值得新一代思考。为进一步传承中华孝道之风,营造关注孝文化的良好氛围,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告经营中心将联合惠城教育局举办弘扬孝道、传承美德——— “新二十四孝”主题征文活动,活动由惠州市民政局指导,长青人文生态园承办,旨在全社会传递以孝为先的正能量。
本次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时间为3月21日至4月11日,每位参赛者均可将自己的作品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至指定邮箱,也可通过学校统一收集投稿。评选分为学生组和小记者组,届时通过微信投票和专家评审共同评出人气奖和优秀奖,获奖作品将在《惠州日报》和《东江时报》等平台展示,作者可获得现金奖励。
联系人:廖小姐13802870660
投稿邮箱:652576958@qq.com
相关链接
“孝”字的来源与演变
作为本次征文活动承办单位的长青人文生态园,一直致力于以孝道抚慰逝者,以人文服务生者,项目规划以生命文化、孝道文化以及本地先贤文化为支撑,旨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孝道精神。
据了解,“孝”字中,“耂”字头是独体象形字:“像老人佝背、拄仗之形”,本义是指老人;下为子,即子孙、后辈。其演变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由“老”+“子”组成,老人在上,小子在下,有两种解读: 小的时候,老者把孩子庇护在自己身下,撑起一把保护伞为孩子遮风挡雨;长大了,“子”就成了“老”的全部支撑,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意为 “子承老”,后代需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让其安享晚年。
周婷婷 ·广 文
新闻推荐
学生们戴上3D眼镜观看动物图展。学生们在“微型科技馆”体验科研魅力。3月21日,惠城区科协组织市科技馆的“大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