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家长要以身作则 惠人慧语

惠州日报 2017-03-20 08:27

惠州市已经评选出10个文明镇街示范点先进典型。接下来,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将继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文明镇街(村居)评选、“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3月17日《惠州日报》)

让人瞩目的是,惠州市在农村开展的“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庭美德教育活动,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也注重抓好“软环境”;既注重“大方略”,也注重“微手段”。比如,一方面挖掘整理县志、村志、族谱、家谱、家书等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东江优秀家谱家训家规,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传承好家风、诵读好家规、书写好家训、好家风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同时,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建设一批家风家训主题广场、主题文化墙等。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好家风成为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常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

良好家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和才能国安。家风正了,国家和社会的风气才会清朗。如果说,传承好家风的“硬件”如广场、祠堂、文化墙、宣传栏等,需要修葺、建设和管理,靠的是资金、设施、制度等外力的保障,那提高家风 “软实力”,首先在于家长“身正示范”,靠的是一种内在素质的提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作为第一任且任期最长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比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来得更早,更带有根本性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家长更应该学在先、学深一层:认真带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教、家风、家训;更应该做在前、做好一点: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争当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守卫者。如此“己身正,不令而行”的榜样示范,才能继承好传统,发扬好家风,教育好子女,指引一代又一代的子孙“行得正、坐得端”。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好。家长“修”身作则,正是传承优良家风的“终南捷径”。(阿 铁)

新闻推荐

民盟市委会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陈史行)民盟惠州市委会九届五次会议日前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