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 河畅景美 人水和谐 惠州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惠州日报 2017-03-22 08:20

潼湖水厂是惠州市首座可回收利用废水的现代化水厂。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核心提要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开展“清水”行动,深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强江河湖泊保护修复,加快潼湖、考洲洋海洋生态园等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河涌全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确保东江等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今天是第二十五届 “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

惠州市首部环保微电影 《水事非闲事》于去年首映。这部仅为7分钟的短片取材于水资源保护,真实描绘了惠州人民的生活场景,呼吁大家进一步保护水资源。记者了解到,日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惠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2016-2020年)》。惠州市将进一步优化水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

57个新建取水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市民刘小琳告诉记者,惠州水资源丰富,有美丽的东江和西湖等,生活在这里倍感幸福。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明教授说,惠州历来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特别是近年来对金山河、青年河的整治,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水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公众保护水资源环境的意识。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惠州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制,强化水资源“三条红线”监管;严格实行取水许可相关制度,全市510户保有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全部录入广东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并规范取水许可档案管理。同时,在惠州市区域内,57个新建取水项目经过论证并通过专家评审。此外,惠州市还编制了《惠州市水量水质监控管理系统建设规划》。

“目前,重点监控对象已全部纳入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广东省项目,完成后将实现规模以上取水户取水在线计量全覆盖。”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州市还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目前,已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11宗,已完成10宗;22宗山区小型灌区已全部完成建设,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灌溉功能,促进农业节约用水。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还在全市92家公共机构及7个县(区)推广节水技术改造和节水产品,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惠州学院等9个单位被授予“惠州市节水型单位”称号。

重点推进市区河涌水环境整治

惠州市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强化源头防控,促进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74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148.55万吨/日,实现 “一镇一厂”,建成管网约2000公里,2016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此外,惠州市还建立了河涌水质信息公开机制,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每月

对全市50条主要河涌进行监测,每季度向媒体公开。

“今年,惠州市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该负责人表示,在农业用水方面,将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在工业用水方面,优化产业布局,改进节水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在生活用水方面,推进供水管网改造,降低漏损率,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开展节水型单位等示范点建设。

此外,惠州市还将重点推进市区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年内基本完成望江沥综合整治。同时,加快新开河、大湖溪沥和洛塘渠3条河涌整治进度,推进莲塘布河、河桥水等9条河涌整治前期工作,争取市区河涌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袁畅 实习生邓冰莹通讯员罗小妹

新闻推荐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胡春华到惠州市调研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时强调

胡春华在光弘科技公司调研。本报记者黄俊琦王建桥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带队到惠州市调研,对惠州市...

 
相关新闻